之歡心也。若使誅殺人民,兼土并地,而意在責取,私養其身及悅其心者,雖復戰克前敵,善勝於人,不知此勝於何處在,善且在誰邊也。
  君若勿已矣,脩胸#8中之誠,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櫻。
  〔注〕若未能已,則莫若脩己之誠。
  〔疏〕誠,實也。櫻,擾也。事不得止,應須治國,若脩心中之實,應二儀之生殺,無勞作法櫻擾黎民。
  夫民死已脫矣,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
  〔注〕甲兵無所陳,非偃也。
  〔疏〕大順天地,施化無心,民以勝殘,免脫傷死,何勞措意作法偃兵邪。
  黃帝將見大院乎具茨之山,
  〔疏〕黃帝,軒轅也。大魄,大道廣大而魄然空寂也。亦言大魄,古之至人也。具茨,山名也。在滎#9陽密縣界,亦名泰魄山。黃帝聖人,久冥至理,方欲寄尋玄道,故託逵具茨。
  方明為御,昌寓膠乘,張若謂朋前馬,昆閤滑稽後車;
  〔疏〕方明滑稽等,皆是人名。在右為縿,在左為御。前馬,馬前為導也。後車,車後為從也。
  至於襄城之野二七聖皆迷,無所問塗。
  〔注〕聖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雖欲之乎大魄,其可得乎。
  〔疏〕塗,道也。今汝州有襄城縣,在泰魄山南,即黃帝訪道之所也。自黃帝已上至于滑稽,總有七聖也。注云,聖者名也,名生而物迷矣,雖欲之乎大魄,其可得乎。此注得之,今子重釋也。
  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
  〔疏〕牧馬童子,得道人也。牧馬日牧。適爾而值牧童,因問道之所在。
  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疏〕若,汝也。然,猶是也。問山之處所,答云我知。
  若知大魄之所存乎?曰:然。
  〔疏〕存,在也。又問道之所在,答云知處。
  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陳之所存。請問為天下。
  〔疏〕帝驚異牧童知道所在,因問緝理區宇,其法如何。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
  〔注〕各自若則無事矣,無事乃可以為天下也。
  〔疏〕異,何也。若,如也。夫欲脩為天下,亦如治理身,身既無為,物有何事。故《老經》云,我無為而民自化。
  予少而自遊於六合之內,予適有督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遊於襄城之野。
  〔注〕日出而遊,日入而息。
  〔疏〕六合之內,謂囂塵之裹也。瞽病,謂風眩冒亂也。言我少遊至道之境,棲心塵垢之外,而有眩病,未能體真。幸聖人教我脩道,晝作夜息,乘日遨#10游,以此安居而逍遙處世。本有作車字者,謂乘日新以變化。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遊於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
  〔注〕夫為天下,莫過自放任,自放任矣,物亦奚櫻焉。故我無為而民自化。
  〔疏〕痊,除也。虛妄之病,久已痊除,任染而游心物外,治身治國,豈有異乎。物我混伺,故無事也。
  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
  〔注〕事由民作。
  雖然,請問為天下。
  〔注〕令民自得,鈴有道也。
  〔疏〕夫牧養蒼生,實非聖人務。理雖如此,猶請示以要言。
  小童辭。
  〔疏〕無所說也。黃帝又問。
  〔疏〕殷勤請小童也。
  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注〕馬以過分為害。
  〔疏〕害馬者,謂分外之事也。夫治身莫先守分,故牧馬之衍,可以養民。問既殷勤,聊為此答。
  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注〕師夫天然而去其過分,則大魄至也。
  〔疏〕頓悟聖言,故身心愛敬,退其分外,至乎大魄,合乎天然之道,其在吾師乎。
  知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
  〔疏〕世屬艱危,時逢禍變,知謀之士,思而慮之,如其不然,則不樂也。
  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
  〔疏〕辮類縣河,辭同炙輾,無談說端故,則不歡樂。
  察士無凌評之事#11則不樂,
  〔疏〕機警之士,明察之人,若不容主客問訊,辭鋒凌橾,則不樂也。
  皆囿於物者也。
  〔注〕不能自得於內而樂物於外,故可囿也#12。故各以所樂囿之,則萬物不召而自來,非彊之也。
  〔疏〕此數人者,各有偏滯,未達大方,並囿域於物也。
  招世之士興朝,
  〔疏〕推薦忠良,招致人物之士,可以與於朝廷也。
  中民之士榮官,
  〔疏〕治理四民,甚龍折中,斯人精幹局分,可以榮官。
  筋力之士矜難,
  〔疏〕英髦壯士,有力如虎,時逢底難,務於濟世也。
  勇敢之士奮患,
  〔疏〕武勇之士,果央之人,奮發雄豪,滌除禍息。
  兵革之士樂戰,
  〔疏〕情好干戈,志存鋒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