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乎?
是则[673]昭公元年云:不宁唯是,以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
[674]又云:子木之信称于诸侯,犹诈晋而驾焉,况不信之尤者乎?
[675]燕策云: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676]史记平准书云: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
[677]汉书赵充国传云:诚令兵出,虽不能灭先零,亶能令虏绝不为小寇,则出兵可也。即今同是,而释坐胜之道,从乘危之势,往终不见利,空内自罢敝,贬重而自损,非所以视蛮夷也。
[678]又贾捐之传云:人情莫亲父母,莫乐夫妇。至嫁妻卖子,法不能禁,义不能止,此社稷之忧也。
[679]又刘向传云: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降为皁隶。纵不能止,奈宗庙何?——所引诸句之式,或不相类,而各有连字呼应,故皆有浅深之别。
[680]左传昭公元年云: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
[681]又襄公三十一年云: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682]又哀公六年云:再败楚师,不如死;弃盟逃雠,亦不如死。
[683]庄子天运云: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684]韩文潮州刺史谢上表云:高祖创制天下,其功大矣,而治未太平也。太宗太平矣,而大功所立,咸在高祖之代。非如陛下承天宝之后,接因循之余,六七十年之外,赫句兴起,南面指麾,而致此巍巍之治功也。
[685]赵策云:故劝王无齐者,非知不足也,则不忠者也。非然,则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欲轻王以天下之重取行于王者也。非然,则位尊而能卑者也。
诸引六引,虽各有读交错其间,而句意则层层递进,可取法焉。凡此句法,皆详诸八卷连字矣。①

○1本节所列例句,多与【8.4.4】【8.4.6】各节所引相类似,所用连字有相同者。但彼处说:‘推拓连字,惟以连读而已’,与此处说是迭句不同。


【10.7.2.3】三,两商之句。
[686]公羊隐公三年云:宣公谓缪公曰:‘以吾爱与夷,则不若爱女;以为社稷宗庙主,则与夷不若女。盖终为君矣?’——此两商之句也。一见于八卷之终,又见于卷九传疑助字。①大致皆先之以读,以为两设者也。]
[687]公羊桓公十一年云: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
[688]又襄公二十九年云: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
[689]左传昭公三年云:敝邑之往,则畏执事其谓寡君而固有外心;其不往,则宋之盟云。
[690]又哀公十五年云:天或者以陈氏为斧斤,既斫丧公室,而他人有之,不可知也;其使终飨之,亦不可知也。
[691]又昭公三十年云:旧有丰有省,不知所从。从其丰,则寡君弱,是以不共;从其省,则吉在此矣。唯大夫图之。
[692]史记淮阴侯列传云: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
[693]汉书杨恽传云: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
[694]又鼌错传云: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纔至,则胡又已去。聚而不罢,为费甚大;罢之,则胡复入。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695]韩策云:今兹効之,明年双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696]魏策云: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
[697]赵策云:今臣亲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
[698]韩文论变盐法事宜状云:臣以为乡村远处,或三家五家,山谷居住,不可令人吏将盐家至户到。多将则粜货不尽,少将则得钱无多。
[699]又复雠状云:伏以子复父雠,……最宜详于律。而律无其条,非阙文也,盖以为不许复雠,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许复雠,则人将倚法专杀,无以禁止其端矣。
[700]又论变盐法事宜状云:百姓宁为私家载物取钱五文,不为官家载物取十文钱也。
[701]又云:臣以为若法可行,不假令宰相充使;若不可行,虽宰相为使无益也。
诸引两商之句,大致相类,概皆先之以读,所以为设问也。其于设问之读,有煞以传疑助字者,则见诸九卷。要之,此种句法,辨事理最为便利。

○1参【8.2.3.3】【8.4.5】【9.8.3】【9.10.2】【9.11.3】各节。

【10.7.2.4】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