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重世之德于于韩魏,而有累世之怨焉。①
[619]汉刑法志:今人有过,教未施而刑已加焉。
——以上所引,皆为结句,以陈当前之事理,而所助「焉」字,则皆兼有「于是」之解焉。
○1章云:「焉」国策本作「矣」。史记春申君列传作「焉」,上句无「既」字。

【9.6.3】「焉」助迭句。
[620]礼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两「焉」字,助迭句。他如
[621]论语阳货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622]又先进云: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623]孟子滕文公上云:夫滕坏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
[624]又万章上云: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625]又梁惠王下云: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626]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云:令曰:‘不爇郄氏,与之同罪。’或取一编菅焉,或取一秉*焉。国人投之,遂意弗爇也。
[627]齐语云:令夫士,羣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悌,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628]庄子应帝王云: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629]又在宥云:于是乎釿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
[630]又天运云:故曰,至贵,国爵幷焉,至富,国财幷焉,至愿,名誉幷焉。是以道不渝。
——以上所引各节,皆有迭句间于中段,①「焉」字助之,所以历叙事实也。其「焉」字有有解者,有无解者,阅者观于前,可以反隅矣,而无庸多赘也。
○1例句中有的迭句在前,有的迭句在后,幷不是都‘间于中段’。

【9.6.4】句有以「有」「无」两字为坐动者,助「焉」字者有之,助「焉」字而以为提顿之句者亦有焉。至询问之句,亦有助以「焉」字者,则与「也」「乎」两字有别。
[631]礼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首句以「有」字为坐动,「焉」字助之,辞气一顿。句置段首,故为提顿之句。其余
[632]论语泰伯云: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633]又公冶长云: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①
[634]孟子万章下云:孟献子,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
[635]又公孙丑下云: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636]论语述而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37]又公冶长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638]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云: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639]又襄公四年云:对曰:‘和戎有五利焉。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一也……’
[640]又昭公二年云:既享,宴于季氏,有嘉树焉。宜子誉之。
[641]榖梁传桓公十四年云:夫尝,必有兼甸之事焉。壬申,御廪焚,乙亥尝,以为未易灾之余而尝也。
——诸句助「焉」字者,皆以「有」字为坐动,而每句先置之提,下文承之,所谓提顿之句也。至如
[642]礼中庸: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
[643]又:有宋存焉。
[644]论雍也:井有仁焉。
[645]又微子:殷有三仁焉。
[646]孟梁下:无已则有一焉。
[647]左庄十: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648]左僖三十: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49]左昭十二: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650]史管晏列传: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651]孟离下:阳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
[652]左宣十二:武有七德,我无一焉。
[653]论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54]左僖七:若君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
[655]礼中庸: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上引「焉」字所助之句,各以「有」「无」两字为坐动,用为结句,或述往事,或陈事理,与以上诸句之煞「焉」字者无异。②所异者,徒以「有」「无」动字后往往助以「焉」字,故特为别耳。
○1此句全文是:‘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马氏引述不全,显不出是提顿之句。
○2「以上诸句」指【9.6.1】【9.6.2】【9.6.3】各节例句。

【9.6.5】经学家见经史中询问之句,有助以「也」字「焉」字者,则谓「也」「焉」两字同乎「乎」字。不知询问之句助以「也」字者,寓有论断口气。「也」字节下已言之矣。①其助以「乎」字者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