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云:过卫,卫文公不礼焉。——「不礼焉」者,「不礼之」也。「之」指「晋文公」也。
[580]汉书李广传云:上壮之,遂救止焉。——「止焉」者,「止之」也。
[581]又朱云传云:时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敬事焉」者,「敬事之」也。
[582]又于定国传云: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
[583]又陈汤传云: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羣臣皆*焉。——「*焉」者,「*之」也。以上引「焉」字所助者皆结句也,而兼有「之」字之解。然经史中不数觏也。
○1文通原书在‘然江南读音’一句前插入‘以上见助字辨略’七字,无需要,也易滋误会,今删去。按助字辨略引颜氏家训,只开头略去‘按诸字书,「焉」者鸟名’,径曰:‘焉,语辞’,其后无删节。文通引家训未全依原文,也未全依助字辨略,有所节略,也有所增益(‘为代字,为状字’,‘为助字’云云)。

【9.6.2】其陈当前之事理,与迭句以历叙事实也,亦如之。
「焉」字无解。
[584]礼中庸: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四句,不助「也」字而助「焉」字者,其辞气盖惟直陈其理而未为论断也。四「焉」字皆无所指,惟助结句,自为停顿耳。
[585]孟告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
[586]又尽上: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第一「焉」字,助推论之句,余两「焉」字,助言效之句。其不助「矣」字者,所谓案而不断也。余同上。
[587]庄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588]左庄四: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
[589]又僖二十三: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590]公庄三十二:君亲无将,将而诛焉。
[591]吴语: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诸引结句,皆陈当前之事理。其不助「矣」字者,同上。诸「焉」字皆助字,似无他解。
其有解者,如:
[592]礼中庸云: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莫能载焉」者,「莫之能载」也。「莫能破焉」者,「莫之能破」也。
[593]论语述而云:自行东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诲焉」者,「诲之」也。
[594]又子罕云: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595]又先进云:非曰能之,愿学焉。
[596]左传庄公十四年云:且寡人出,伯父无里言;入,又不念寡人。寡人憾焉。
[597]又僖公二十三年云: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
[598]又襄三十一年云: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599]庄子应帝王云: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
[600]左昭三年云:君若不有寡君,虽朝夕辱于敝邑,寡君猜焉。
[601]其昭公十二年云:对曰:‘臣尝问焉。’
[602]公羊宣公六年云:吾闻子之剑,盖利剑也。子以示我,吾将观焉。
——以上所引,皆当前之事,所殿「焉」字,助字也,而兼有「之」字之解。
其兼有「于是」之解者。
[603]礼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系焉」者,「系于天」也。「覆焉」者同。
[604]以下又云: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
[605]又云:及其不测,鼋*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此益明「焉」字之解「于是」也。引句内「草木生之,禽兽居之」者,盖「生」「居」两内动之后,仍用宾次若止词然也。若「兴」「殖」两内动字之后,则惟转词是用矣。
[606]论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607]孟尽上: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
[608]又尽下: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609]左庄九: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
[610]又僖二十三: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
[611]庄山木: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612]又僖二十七:民易资者,不求丰焉。
[613]又襄三十一:栋折榱崩,侨将厌焉。
[614]庄天道: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615]齐语: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寄军令焉。’
[616]公宣六:嘻,子诚仁人也!吾入子之大门,则无人焉。入子之闺,则无人焉。上子之堂,则无人焉。是子之易也。
[617]史屈原列传: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618]秦策:王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