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立炀宫,春秋非之,以为不当取已毁之庙,既藏之主,而复筑宫以祭。
[251]庄在宥:自王代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而且说明邪,是淫于色也;说聪邪,是淫于声也。
[252]孟公上: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253]左僖二十四:臣之罪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而况」两字,见于书者,所在皆有。其实「而况」与「又况」义无区别。
故[254]庄子人间世云: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又况支离其德者乎!至如
[255]韩文南海神庙碑云:今王亦爵也,而礼海岳尚循公侯之事,虚王仪而不用,非致崇极之意也。
[256]庄子逍遥游云: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所谓「而尚」与「而犹」者,仍在「又」字甲里也。
[257]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云:若使太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所谓「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者,即「又使重耳」之意也。
[258]史记刺客列传云:羣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羣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而秦法」云者,即「又秦法」云云之解也。至如
[259]又大宛列传云:而楼兰姑师小国耳。
[260]庄子逍遥游云:而宋劳子犹然笑之。——皆遥承上文而接言所事之又同,故两「而」字又与「又」字无别。
其它「而」字过递,虽无「亦」「又」等字,而意则犹是者,盖不胜书也。

【8.2.2.2】二,凡上下截两相背戾,则以「而」字捩转,似有「乃」字「然」字之意。故「而乃」「然而」常各相连者,此也。
[261]论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弟」与「犯上」两截意相反,犹云「孝弟顺德之人,乃好为悖逆犯上之事者盖寡」云。故「而」字有「乃」字之意。
[262]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犹云「其学问虽不见于人,然而未见有愠色」也。故「而」字意同「然」字。是以
[263]孟子公孙丑下云: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64]又梁惠王上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65]汉书贾谊传云:然而天下少安,何也?——诸「然而」字当拆读,「然」字一顿,以承上文,「而」字所以拗转也。至于
[266]孟公上: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267]又尽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268]又梁下: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踰前丧。
[269]论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70]孟万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271]左隐四: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272]又僖七: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
[273]又僖二十四: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274]又文七: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
[275]又襄二十七: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之,不亦诬乎?
[276]又襄二十三:栾氏所得,其唯魏氏乎!而可强取也。
[277]又昭元: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
[278]又成八: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279]又昭七: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凭厚矣,而强死,能为鬼,不亦宜乎!
[280]榖僖二: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281]史酷吏列传:夫古有三族,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族乎?
[282]汉赵充国传: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之所致之道,臣愚以为不便。
[283]史淮阴侯列传: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284]又平原君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285]齐策:夫不料秦之不奈我何也,而欲西面事秦,是羣臣之计过也。
[286]魏策: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
[287]史秦本纪: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88]韩柳州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媿矣!
[289]又张中丞传后序: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90]又答陈商书:今举进士于此世,求禄利行道于此世,而为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无与操瑟立齐门者比欤!
[291]荀子劝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诸引上下截皆两相背戾,所连「而」字,不出「然」「乃」两字之意。
而经籍中不惟「而乃」两字,即「而竟」「而反」「而独」等字,意与「乃」字相若者,亦时见于书。
而乃。
[292]史田儋列传: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