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靡」字解同「不」字。
[339]左传文公十七年云: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蔑」字解同「无」字而为动字。盖「蔑以」犹「无以」也。
「罔」字「匪」字,或解如「无」字,或解如「不」字,则为书诗专用之字。
「非」「无」二字之为动字,已见前矣。
他如「微」字,「否」字,非此处所应解。
「休」字解作「勿」字,乃方言也。
【6.4.8】六,以传疑难不定之状者。
【6.4.8.1】凡疑难之事而为名字,则有询问代字以表之,疑难之口气,则有助字以传之,兹姑不论。第论疑难之状字合于动字,以肖其拟议恍惚之貌耳。疑难状字,有与询问代字同字而不同用者,如「何」「焉」「胡」「乌」「曷」「安」诸字。至如「岂」「讵」「庸」等字,惟用为状字耳。其或两代字用为状字,则不同义。①
何。
[340]论先进:夫子何哂由也?——犹云「夫子为何哂由也?」「为」字不言,单用「何」字合于动字,故为状字。若「何」字为动字之止词,则又为代字矣。
[341]论语先进云:回何敢死?
[342]又云:何必读书?——两「何」字皆状字也。
[343]史记高帝本纪云: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344]又刺客列传云:何必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两「何」字有「为何」或「何故」之解。
总之,凡「何」字单用而代转词者,②则为状字;若为止词,为表词,与为司词者,则代字矣。
凡「何」字合静字者,所以状之也,故为状字。
[345]论语子路云:何晏也?
[346]左传哀公二十五年云:何肥也?
[347]汉书东方朔传云: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状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诸「何」字犹云「何其」,叹异之辞也。「无礼」二字合用,与静字无异。
[348]史记陆贾传云:何念之深也!——「何」虽不紧靠「深」字,然实贴「深」字。由是,
[349]又项羽本纪云:是何楚人之多也!
[350]齐策云: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③
——皆此类也。
焉。
[351]论语先进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52]又公冶长云:焉得刚?
[353]左传闵公二年: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
[354]史记河渠书云:关内则辅渠灵轵是也,焉说三河之地哉?④
[355]韩愈答李翊书云: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诸「焉」字皆合助动字以状之。
胡。
[356]诗邶风日月云:胡能有定!
[357]庄子庚桑楚云:子胡不相与尸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358]汉书贾谊传云: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359]史记萧相国世家云: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
[360]后汉郑玄传: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胡尝扶杖出门乎!——五引「胡」字,皆为状字。
乌。
[361]秦策云:秦乌能与齐悬衡!
[362]班固东都赋:乌睹大汉之云为乎!——两「乌」字用如状字。
至[363]孟子尽心上云:居恶在?
[364]又万章下云:恶乎宜乎?
[365]论语学而云:人焉廋哉?——「恶」字与「焉」字虽为疑辞,然以询何处者,非以状犹豫之情者也。
曷。
[366]书盘庚中云:曷虐朕民?
[367]又召诰云:曷其奈何弗敬?——两「曷」字皆解「何故」,常语也。
至[368]荀子强国篇云:曷若是而可以持国乎?——「曷」字解作「岂」字。子史诸籍,用作如此解者,往往有焉。
安。
[369]史记淮阴侯列传云: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370]汉书霍光传云:安得遗诏封三子事?
[371]汉书陆贾传云: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
——诸「安」字,经生家皆解作「何」字,故
[372]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暴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此「安」「焉」「何」三字连用解互用之证。惟所引「安」字,间可解作「岂」字。
而诸子籍内「安」字有别解者,兹不及论也。

○1句意不明。似是两个同义代字用作状字则不同义之义,但无例证。
○2这里所说「转词」指「何」在动词前作「为何」「何故」讲这种用法。
○3【2.4.3】节[二?571]‘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 [二?572]‘何子求绝之速也!’与此[349]‘是何楚人之多也!’[350]‘何秦之智而山东之愚耶!’的「何」用法相同,而彼处说「何」上表词,归入询问代字,此处却列入状字。
○4章云:按此文见汉书儿宽传颜师古注,史记无之。 今案:师古注只‘关内则辅渠灵轵’六字引自河渠书,余为颜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