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帝制而天子自为者。
[220]又周勃传云:吏稍侵辱之。
[221]后汉书马援传云:季孟尝折愧子阳,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
[222]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序云:于丘明之传有所不通,皆没而不说,而更肤引公羊榖梁,适足自乱。
[223]史记萧相国世家云:列侯毕已受封。——以上所引句内,「盖」「厚」「薄」「连」「财」「几」「危」「垂」「微」「直」「专」「颇」「寖」「虑」「稍」「更」「毕」诸字,或言其事之多少,或言其事之厚薄也。

至于言成事之浅深者,则有「愈」「滋」「甚」「益」「极」「至」诸字以为状,盖与论比篇内所谓泛称夫极者,大略相似耳。
[224]孟子公孙丑上云: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225]史记五帝本纪云:舜居*汭,内行弥谨。
[226]荀子荣辱篇云: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
[227]史记秦本纪云: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228]汉书成帝纪云:其申饬有司以渐禁之。
[229]史记五帝纪云:余幷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着为本纪书首。
[230]汉书卜式传云: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
[231]史记平准书云: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
[232]又秦本纪云: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
[233]礼记射义云: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有存者。
[234]汉书贾谊传云:诸公幸者乃为中涓,其次廑得舍人。
[235]史记封禅书云: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
[236]又游侠列传云:杀者亦竟绝,莫知为谁。
[237]又高帝本纪云:人又益喜,惟恐沛公不为秦王。
[238]又云:丰,吾所生长,极不忘尔。
[239]荀子正论篇云:汤武者,至天下之善禁令者也。
——诸句中「滋」「弥」「俞」「愈」「渐」「尤」「甚」「仅」「*」「廑」「绝」「益」「极」「至」诸字,皆以言事所至浅深之境也。
[240]水经注言:沁水两岸蒙龙拔密,奇为翳荟也。
[241]又言:庙前有攒柏数百根,……青青弥望,奇可玩也。——宋本「奇」字皆作「最」字,亦通。③
[242]韩愈与陈给事书云:其后阁下位益尊,伺侯于门墙者日益进。
[243]又答窦秀才书云:是故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益困。
[244]庄子渔父云: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逾数而迹逾多。
[245]史记魏其列传云:诸士在己之左,俞贫贱,尤益敬与钧。
[246]韩愈顺宗实录云:叔文最所贤重者李景俭,而最所谓奇才者吕温,故最在后贬。——诸引句皆以「益」「愈」「逾」诸字,两两相比,以状其所至之深浅也。

○1章氏引杨倞注:‘「几」与「岂」同。’
○2此例汉书‘欧’作‘*’,‘专’作‘剸’,‘欧为吏’上无‘自’字。马氏原书,人名从史记,
○3章云:说本刘淇氏助字辨略。然刘氏仅谓「奇为翳荟」之「奇」,宋本作「最」,不谓皆作「最」也。

【6.4.6】五,以决事之然与不然者。①
[247]孟公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必」字所以决胜之当然者也。
[248]又:士诚小人也。——「诚」字以决其实为小人也。
[249]史吕后本纪云:王诚以一郡上太后,为公主汤沐邑,太后必喜。
[250]诗郑风叔于田云:洵美且仁。
[251]周语云: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人。
[252]左传昭公十一年云:今兹诸侯,何实吉,何实凶?
[253]又隐公六年云:宋卫实难,郑何能焉?
[254]又僖公二十四年云:实纪纲之仆。
[255]易系辞云: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
[256]孟子梁惠王下云:君是以不果来也。
[257]史记高帝本纪云:雍齿雅不欲属沛公。②
[258]又张耳列传云:吾王审出乎?
[259]汉书五行志云:乡亡桓公,星逐至地,中国其良绝矣。
[260]史记冯唐传云:上既闻谦颇李牧为人,良悦而搏髀曰。
[261]孟子梁惠王上云: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262] 史记五帝本纪云: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263]礼少仪云: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
[264]论语子罕云: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265]史记田齐世家云: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
——诸句中,如「诚」「洵」「实」「断」「果」「雅」「审」「良」「固」「信」诸字,皆以决事之诚然者也。
答语可单用一字,不必附于他字。
[266]礼内则云:男唯女诺。——然则「唯」「诺」二字皆可单用矣。
[267]论语里仁云:曾子曰:‘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