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086]三李斯列传: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
[1087]韩送齐皡下第序:吾用是知齐生后日诚良有司也,能复古者也,公无私者也,知命不惑者也。
诸所引坐动,皆记官司之行,而后皆以承读承之也。
○1马氏把止词之读中的动字也列于散动,超出西方语言不定式动词范围。但马氏对「云」「曰」等动字又区别其后为间接引语(即转述)或直接引语,前者为承读,后者非承读,这是很有见识的。
○2一读指「他人有心」,一句指「予忖度之」。这种句式,现在都认为是两个分句,但马氏认为在前者为读,在后者为句,可参看第十章。
【5.13.2.2】二,凡动字记内情所发之行者,如「恐」「惧」「敢」「怒」「愿」「欲」之类,则后有散动以承之者,常也。惟散动所词之事,心欲其然而恐其不然者,则加弗辞以状之;冀其不然而虞其或然者,则不加弗辞。
[1088]孟梁下: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恐」字坐动,内情所发,「王之不好勇也」六字,承读。民愿王之好勇而恐其不然,故状以「不」字。
[1089]又公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闵」字坐动,亦内情所发,「其苗之不长」五字,承读,状以「不」字者,心欲其长也。
[1090]又公上: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恐」字后一曰「不伤人」者,幸其能伤人也;一曰「伤人」者,求其不伤也。
[1091]孟梁上:寡人愿安承教。——「愿」者,王自谓也,「承教」者亦王也。坐、散两动,同一起词,共成一句。
[1092]又: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辅」字上承「愿」字而另有起词,故为承读。此愿其如是而无所恐也,故不以弗辞状之也。
至[1093]孟子公孙丑上云: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1094]又滕文公上云:御者且羞与射者比。
[1095]又云: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1096]又离娄下云: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1097]又告子下云: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诸句内曰「敢侮」,曰「羞与比」,曰「好驰(与)试」,曰「乐有」,曰「愿留」,皆坐、散两动的一起词,故祇后先并置耳。
[1098]左昭元:子姑忧子晳之欲背诞也。——「子晳」至「也」字止,为承读,乃所忧之事也。愿其不然,故无弗辞。
[1099]又成十三: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君之二三其德也」承读,楚人所恶也。
[1100]论语阳货云: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三句,「恶」字后皆有承读。而恶其诚然也,故皆无弗辞。
[1101]又昭三十:初而言伐楚,吾知其可也,而恐其使余往也,又恶人之有余之功也,今余将自有之矣,伐楚何如?——一「恐」字,一「恶」字,后各有承读,而不加弗辞者,一恐其或然,一恶其诚然也。
[1102]论公冶: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1103]史韩非列传: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1104]又高帝本纪: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
[1105]又: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1106]又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107]又: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1108]又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109]汉司马相如传:恐远所溪谷用泽之民不遍闻。
[1110]又杨恽传: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
[1111]秦策: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1112]公隐元: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1113]魏策:子之于学者,将尽行之乎?愿子之有以易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也。——诸所引「愿」「恐」等坐动后,皆为承读,而以「也」字煞者为常。
[1114]吴语: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
[1115]又襄三十一:不敢输币,亦不敢暴露。
[1116]又僖二十八:非敢必有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
[1117]孟公下: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六引「敢」字,其后散动直记所「敢」之事,故不另为一读也。
【5.13.2.3】「请」字之后,其承读起词如为所请之人,往往置先「请」字。有解为所呼之名者,非是。
[1118]孟梁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犹云「请王无好小勇」也。夫「请」者,孟子所请之人,谓「王」也;所请之事,「王无好小勇」也。今「王」字先于「请」字,一若「王」为「请」字起词矣,故有以王为对呼之名者此也,是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