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录

一实了,万虚皆碎。

存养是主人,检敛是奴仆。

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间,须是做得人,方不枉。

须是有智识,然后有志愿。

今人如何便解有志?须先有智识始得。

人当先理会所以为人,深思痛省。枉自汩没,虚过日月。朋友讲学,未说到这里,若不知人之所以为人,而与之讲学,遗其大而言其细,便是放饭流羹而问无齿决。

古之君子,知固贵于博,然知尽天下事,只是此理。

要当轩昂奋发,莫恁地沉埋在卑陋凡下处。

志于声色利达者固是小;巢摸人言语的与他一般是小。

自得、自成、自道,不倚师友载籍。

问:“颜鲁公又不曾学,如何死节如此好?”曰:“便是今人将学、将道看得太过了,人皆有秉彝。”

人精神在外,至死也劳攘,须收拾作主宰。收拾得精神在内时,当恻隐即恻隐,当羞恶即羞恶。谁欺得你,谁瞒得你?

人皆可以为尧舜。此性此道与尧舜元不异。若其才,则有不同耳。

许昌朝集朱吕学规,在金溪教学,一册,月令人一观,固好。然亦未是。某平时未尝立学规,但常就本上理会,有本自然有末。若全去末上理会,非惟无益。

做得工夫实,则所说即实事,不话闲话,所指人病皆实病。

午间一人问虏使善两国讲和。先生因叹不用兵全得几多生灵!是好。然吾人皆士人,曾读《春秋》,知中国夷狄之辨。二圣之仇岂可不复?……今吾人高居无事,优游以食,亦可为耻,乃怀安,非怀义也。此皆是实理实说。

显仲问云:“某何故多昏?”先生曰:“人气禀清浊不同,只自完养,不逐物,即随清明。才一逐物,便昏眩了。”
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

囗侄问:“乍宽乍紧,乍昏乍明如何?”曰:“不要紧,但莫懈怠。紧便不是,宽便是。”

风恬浪静中,滋味深长。

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世欲情欲底人,病却不妨,只指教他去彼就此。最是道理中鹘突不分明人难理会。

(朱子)彼亦可受用,只是信此心未及。

古人朴实头,明播种者主播种,是乐者主乐,…一切皆有一定,不易不争。

此理塞宇宙,如何由人杜撰得?

自立自重,不可随人脚跟,学人言语。

江泰之问:“某每惩忿窒欲,求其放心,然能暂不能久。请教。”答曰:“但惩忿窒欲,未是学问事。便惩窒得全无后,也未是学。学者须是明理,须是知学,然后说得惩窒。知学后惩窒与常人惩窒不同。常人惩窒只是就事就末。”

学能变化气质。

谓天理人欲,非是。人亦有善恶,天亦有善恶,岂可以善皆归之天,恶归之人?此说出于《乐记》,不是圣人之说。

学者须是打叠田地净洁,然后令他发奋植立。若田地不净洁,则奋发植立不得。然田地不净洁亦读书不得。若读书,则是假寇兵,资盗粮。

一行数甚妙,聪明之极,吾甚服之,却自僧中出。

优裕宽平,即所存多,思虑亦正。求索太过,即存少,思虑亦不正。

人之精爽,负于血气,其发露于五官者安得皆正?不得明师良友剖剥,如何得去其浮伪而归于真实?又如何得能自省、自觉、自剥落?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学者第一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此是第二。孔子志学便是志此,然须要有入处。《周南》《召南》便是入处。
《周南》《召南》好善不厌,《关睢》《鹊巢》皆然。
睢鸠在河之洲,幽闲自重,以比兴君子美人如此之美。

事固不可不观,然毕竟是末。自养亦须养德,养人亦然。自知亦须知德,知人亦然。不于其德而徒绳检于其外,行与事之间,将使人作伪。

《汉书?食货志》后生可先读,又着读《周官?考工记》。

某观人不在言行上,不在功过上,直截是雕出心肝。

佛老高一世人,只是道偏不是。

周康叔来问学,先生曰:“公且说扶渡子讼事来。”曾充之来问学,先生曰:“公且说为谁打关节来。”只此是学。

某今亦教人做时文,亦教人去试,亦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