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萧昕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则不必侍郎也。又以国子祭酒包佶知贡举。宪宗时,以中书舍人李逢吉知贡举。穆宗时,以中书舍人李宗闵知贡举。武宗时,以太常卿王起知贡举。宣宗时,以中书舍人杜申权知贡举。五代时,亦或以他部尚书、侍郎为之,此又近代别命大臣主试之始也。又唐时知贡举大臣有不必进士出身者。旧唐书李麟传,麟以荫入仕,不由科笫出身。后为兵部侍郎,知礼部贡举。又李德裕与宗闵有隙,杜悰欲为释憾,曰,德裕有文才,而不由科第,若使之知贡举,必喜矣。是唐制非科第出身者亦得主试也。先是,考功举人请托大行,取士颇滥,每年至数百人。【原注】此通计诸科之数。丘一切核其实材,登科者仅满百人。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者。严挺之传,开元中,为考功员外郎,典举二年,人称平允。登科者顿减二分之一。陆贽传,知贡举,一岁选士才十四五。【原注】此进士登第之数。数年之内,居台省清近者十余人。此皆因减而精,昔人之所称善。今人为此,不但获刻薄之名,而又坐失门生百数十人,虽至愚者不为矣。
  高锴传,为礼部侍郎,凡掌贡部三年,每岁登第者四十人。开成三年敕曰,进士每岁四十人,其数过多,则乖精选,官途填委,要窒其源,宜改每岁限放三十人。如不登其数,亦听。文宗之识岂不优于宋太宗乎?【原注】贾餗传,太和中,三典礼闱所选士共止七十五人。
  齐王融为武帝作策秀才文曰,今农战不修,文儒是竞。宋自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赐进士诸科五百人,遽令释褐,而二年进士至万二百六十人。淳化二年至万七千三百人。【原注】见曾巩文集。于是一代风流无不趋于科第。叶适作制科论,谓士人猥多,无甚于今世。此虽足以弘文教之盛,而士习之偷亦自此始矣。【原注】吕氏家塾记言,今士人所聚多处,风俗便不好。鲁哀公用庄子之言,号于国中曰,无其道而为其服者,其罪死。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记曰,垂緌五寸,惰游之土也。今将求儒者之人,而适得惰游之士。此其说在乎楚叶公之好画龙,而不好真龙也。
  永乐十年二月,会试天下举人。上谕考官杨士奇、金幼孜曰,数科取士颇多,不免玉石杂进,今取毋过百人。
  正统五年十二月,始增会试中式额为百五十人,应天府乡试百人,他处皆量增之。
  天顺七年,有监察御史朱贤上言,欲多收进士,以备任使。上恶其干誉,下锦衣衙狱,降四川忠州花林水驿驿丞。
  通场下第
  册府元龟,唐天宝十载九月辛卯,上御勤政楼,试怀才抱器举人。丙申敕曰,朕祇膺宝暦,殷鉴远图。虑草泽之遗贤,降弓旌于屡辟。是以三纪于兹,群材辐凑。或一言可纪,必适轮辕。一善可经,每加奖进。庶六合之内靡然同风,四科之门咸能一贯。何兹意之缅邈,而增修之寂寥。今者举人深乖宿望。朕之所问,必正经史。卿等所答,咸皆少通。朕以独鉴未周,必资佥议,爰命朝贤三事,精加详择。咸以为阙于聚学,莫可登科。其怀材抱器举人,并放更习学。其有不对策罗嘉茂,既是白丁,宜于剑南效力。全不答所问崔慎感、刘湾等,勒为本郡充学生之数,勿许东西。其所举官各量贬殿,以示惩诫。是通场皆下第也。【钱氏曰】其时李林甫当国,非善政也。然玄宗不因是而废此科,且黜落之举人犹称为卿等,既无峻切之文,亦不为姑息之政,斯得之矣。
  御试黜落
  宋史仁宗纪,嘉佑二年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八百七十七人。亲试举人免黜落始此。【原注】此仁宗末年姑息之政。诒谋录曰,旧制,殿试皆有黜落,临时取旨,或三人取一,或二人取一,或三人取二,故有累经省试取中而摈弃于殿试者。自张元以积忿降元昊,为中国患,朝廷始囚其家属,未几复纵之。于是群臣建议,归咎于殿试。嘉佑二年,诏进士与殿试者皆不黜落。是一畔逆之士子,为天下后世士子无穷之利也。阮汉闻言,以张元而罢殿试之黜落,则惩黄巢之乱,将天下士子无一不登第而后可。
  殿举
  宋初约周显德之制,定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纰缪,殿五举。【原注】今谓之罚科。诸科初场十否,【原注】不通者谓之否。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否,殿三举。第一场至第三场九否,并殿一举。殿举之数,朱书于试卷,送中书门下。今之科场有去取而无劝惩,故不才之人得以旅进。而言此者,世必以为刻薄矣。
  英宗实录,宣德十年九月,令天下岁贡生员从行在翰林院考试中式者,送南北国子监读书。不中者,发原籍住廪肄业,以待复试。再不中者,发充吏。提调教官如例责状。今岁贡廷试亦无黜落,设科取士,大抵为恩泽之涂矣。
  进士得人
  唐书选举志,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文宗好学嗜古,郑覃以经术位宰相,深嫉进士浮薄,屡请罢之。【原注】公主传,德宗女魏国公主下嫁王士平,得罪,贬贺州司户参军。门下客蔡南史、独孤申叔为主作团雪散雪辞,帝闻,怒捕南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