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做做得一两处到身上来然后诸处亦渐凑得来乆则尽凑得到身上来此则是大贤

有聪明识义理不能持守而丧其本心者多矣虽曰知之未真然皆因气偏欲汩故也此持养之功所以贯乎学之始终不可须臾舍也

今人有小可才能也干些事圣贤道理充足如何不做出事来达而在上如尧舜文武穷而在下如孔子得时行道如伊傅周召不得时如颜孟程朱其徳业事功侔乎天地以此知黄宪之流只是一介善夫也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学者以此立心便广大髙明充之则是纯儒推而行之即纯王之政

人做得切己工夫自无许多闲思虑

当然处即是天理

尽天理不以一毫私意智力挠之便是尧舜气象

道理只是这个道理功名事业是偶然

万物各有自然之理圣人只是顺之不曾加得一毫

理明后又持守坚固力行纯熟此是大贤

圣贤只依天理做事所以极其大与天地参霸者以智计处事便小

欲为天下第一等人当做天下第一等事

做当今一个好人须壁立千仭

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然欲道之行治之善非真儒不能

古人老而徳愈进者是持守得定不与血气同衰也今有才气之人到年老便衰是无持养之功也

学至圣人地位方了一生事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古人云葢棺吾事毕又曰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居业録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居业録巻四

(明)胡居仁撰

○帝王第四

古者必徳足以感天下之心功覆天下之民斯为天下所宗而为天子唐虞三代是也至孔子徳虽足以感服天下之心然无天子之荐又无百里之地以为因故功徳不及斯民所以终为匹夫自秦而下以强力奸计而得天下者甚多此亦时势不同也葢古者诸侯万国疆域严固非首出庶物之人岂能服万国之心故孟子以为无不仁而得天下者自秦立郡县之后无诸侯翰屏夹辅之势而奸雄往往以强力智计相角又不遇圣王之兴以收之故智力胜者得之亦势然也

尧舜生朱均瞽鲧生舜禹清浊美恶双化莫测虽圣人亦莫能与也

四凶尧深知其恶只是用其才当时舜禹皋陶稷契未出无人可用故如此圣人在上驾驭之他亦不敢露其恶

天下事必君臣相遇而后可以有为上者如汤之于伊尹髙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太公次者如桓公之于管仲燕昭之于乐毅髙祖之于子房先主之于孔明皆君臣相知相契之深

文王雝雝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斁亦保颜子明道近之

文王得太公便载之后车是相知相契深故敬之至礼之重

或问汤武同时而生争乎让乎分天下而治乎共天下而治乎曰相让而共治曰以谁为君曰以年长而功多者为君盖圣人无图天下之心只看道理合如何安然居之

桀纣失了君道故汤武不得已而伐之盖君者所以为天下主代天理物以养天下之民今桀纣非惟失君道又残民害物乃天地间一大贼也汤武不幸适在其时当救民之任故不得避伐上之嫌而坐视也

有圣贤之君必有圣贤之佐若中材之君有圣贤之佐亦可成王业太甲成王是也

此感而彼应者心同此理也处置得宜而人心服者亦心同此理也秦汉以下为治者不过处置上做不知上一截旣不知上一截则下一截亦偶中耳岂能尽得其宜此先王之治所以难复也或曰老佛亦晓得心同此理可谓能知上一截何以反害天下曰老佛只想象一个道理原头以为此心此理无不同非真能知万殊所以一本也

三代以下之君汉髙祖天姿最髙惜乎无眞儒辅相若得眞儒辅相三代可复那时秦法苛虐不可因战国又无治天下之法可传若有眞儒举先王之法髙祖必肯依从

汉髙祖只胜得一个无仁义底人若遇仁者髙祖便着臣服韩信只胜得无智勇底人若遇智勇韩信计不能施矣

项羽当初从范増之计以立义帝当时亦是时势当如此君臣之义旣定岂可更行弑逆光武之于更始处得便好更始本不足以为君光武汉之同姓固可中兴而光武亦不杀之是善处君臣之变者也

汉武帝才足以有为惜乎多欲周世宗才足以有为惜乎未学宋神宗亦欲有为惜乎汩于功利人君不务学便以礼乐制度为琐碎不足为而欲径趍功利殊不知天生圣人代天以施教化圣人制礼乐代圣人以成敎化是天假手圣人故天不言而万物安圣人假手于礼乐故已不劳而教化行

汉景不杀母弟梁王亦可为天下后世法梁王以母之宠欲求为太子议臣袁盎持正义以谏止之及梁王杀袁盎则罪固当死然皇后涕泣不食必至伤生故景帝宁屈法伸恩此亦天理人情之至也

隋文帝簒国之君王仲淹献太平策可谓不知人簒弑之人其身犯大逆若北面以臣之即逆党也稍知义理者不为也且古之仕者皆欲行道以济斯民簒弑之人其身不正不可以君天下又可与之行道乎

胡氏责唐太宗不能正杨广弑逆之罪声大义以讨之此言诚当茍非其人道不虚行太宗以英武之才谋取天下惜乎无学未尝穷理正心去私窒欲以当然之理处当为之事伸大义救民命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