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曰。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也。若六淫客邪。及上热下寒。筋骨皮肉血脉之病。错取于胃之合。及诸腹之募者必危。

  卷四 经穴考正

  脏腑穴

  肺 (三椎下) 心 (五椎下) 肝 (九椎下) 脾 (十一椎下) 肾 (十四椎下) 厥阴(四椎下) 胆 (十椎下) 胃 (十二椎下) 三焦 (十三椎下) 大肠 (十六椎下) 小肠(十八椎下) 膀胱 (十九椎下)东垣曰。天外风寒之邪乘中而外入。在人之背上腑 脏 。是人之受天外风邪。亦有二说。中于阳则流于经。此病始于外寒。终归外热。故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 。

  (募作膜。肉间膜系为藏气结聚之所。故募在阴也。 犹委输之输。六阴六阳之气由之转输传。送故 在阳也)

  卷四 经穴考正

  八会

  腑会中脘(胃募也。六腑取禀于胃。故曰腑会)脏会章门(脾募也。五脏皆禀于脾。故曰脏会)筋会阳陵泉(足少阳之筋结于此肝主筋。胆为之合。故曰筋会。)髓会悬钟(诸髓皆属于骨。故曰髓会。人能健步。以髓会绝骨也。)血会膈 (谷气由膈达于上焦化精微为血之处。故曰血会。)骨会大椎(肩脊之骨会于此。故曰骨会。肩能任重。以骨会大椎也。)脉会太渊(平旦脉会于此。故曰寸口者。脉之大会。)气会膻中。(此为三焦宗气所居是为上气海。故曰气会。)难经曰热病在内者。取会之气穴。

  卷四 经穴考正

  九门

  飞门(唇也) 户门(齿也) 吸门(会厌也) 贲门(胃之上口) 幽门(太仓下口) 阑门(小肠下口) 魄门(肛门也○以上难经名曰七冲门) 命门(精血之门。居前阴中) 气门(溲溺之门。居前阴中。由气化而出。故曰气门。)

  卷四 经穴考正

  经外奇穴考

  (其九十八穴)印堂一穴 在鼻柱上两眉间陷中。(针一分。灸五壮)治小儿惊痫鼻准二穴 在鼻柱尖上治鼻上生酒酢风。针出血。

  内迎香二穴 在鼻孔中。治目热暴痛。用芦管子搐出血最效。

  鱼腰二穴 在眉中间治眼生垂帘翳膜(针入一分。沿皮向两旁)。

  鱼尾二穴 在目外 头(针一分)治目疾。

  太阳二穴 在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治眼红肿痛连头上其法用帛一条紧缠其项颈。或以手紧纽其领令紫脉见即于紫脉上刺出血睛中二穴 在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冷水淋一刻。方将三棱针于目外角离黑珠一分许。刺入半分之微。然后入金针约(数)分深旁入。自上层转拨向瞳神轻轻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见物。一饭顷出针轻扶偃卧。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针盘膝正坐。将箸一把两手握于胸前宁心正视其穴易得。一切内障年久不能视物。顷刻光明。

  神秘穴也。凡学针人眼者。先试内障羊眼能针羊眼复明。方针人眼。不可造次。

  聚泉一穴 在舌上当舌中。吐出舌取之。有直缝。是穴(灸七壮)治哮喘久嗽。用生姜切片如钱浓。搭舌上。艾灸以清茶连生姜细嚼咽下。又治舌胎舌强。小针刺出血愈。

  海泉一穴 在舌下中央脉上。治消渴。针出血。

  左金津右玉液二穴 在舌下两旁紫脉上。卷舌取之。治舌本肿痛。重舌喉痹。刺出血。

  十宣十穴 在手十指头上去爪甲一分每指各一穴治乳鹅。针出血。立效八邪八穴 一名大都。在两手大指次指虎口赤白肉际握拳取之治头风牙痛一名上都在食指中指本节岐骨间。握拳取之。一名中都在中指无名指本节岐骨间。一名下都。在无名指小指本节岐骨间。俱治手臂红肿(针一分。灸五壮。)大骨空二穴 在手大指中节上。屈指当骨尖治目久痛。及生翳膜内障。(灸七壮禁针)小骨空二穴 在手小拇指第二节上屈指当骨尖治手节疼。目痛泪出(灸七壮)。

  五虎四穴 在手食指及无名指第二节骨尖上握拳取之治五指拘挛(灸五壮)。

  中魁二穴 在手中指第二节骨尖上屈指取之治五噎反胃(灸七壮)中泉二穴 在手背腕中当阳 阳池间陷中。治心痛及腹中诸气疼(灸二七壮)。

  龙元二穴 在两手掌后。其法用稻草量自手中。指头至掌第一横纹。折为四分乃复自横纹比量向臂。当草尽处两筋间是穴。治牙疼。(灸七壮。)高骨二穴(此即手髓孔穴) 在掌后寸部前五分(针一寸半灸七壮)又脚髓孔二穴 在足外踝后一寸。俱治手足痿痹半身不遂。

  二白四穴 在掌后横纹直上四寸一手有二穴一穴在筋内两筋间当间使后一寸。一穴在筋外。与筋内之穴相并。治痔漏。

  肩柱骨二穴 在肩端起骨尖上治瘰 及手不能举动(灸七壮)肘尖二穴 在两肘骨尖上治瘰 可灸七七壮。

  千金翼曰治肠痈。屈两肘尖头骨。各灸百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