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湿去可勿施。用屠苏酒调者,亦虚不厌补、补不嫌多之意。语云∶方在灵不在
多,医在圆通不在信守,其斯之谓欤。
诗曰∶千金内托尚参 ,桂草天花桔芷归,再入忍冬芎芍乳,宁防没药病难驱。
痈疽之患,盖由情欲戕贼真元。真元损,则眉宇纵可观,身子空空如也。凡百乖厉客气,易于感召。感召之
际,较他人另深。是以毒作。丹溪谓阴阳相滞而生,理不外是。但滞字未得病情,当谓阴阳互相牵累,积郁而致。
如邪中气分,津液稠浊,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倭,此阳累于阴也。邪郁血分,隧道淹沮,或溢或结,
积久渗出脉外,气为之乱,此阴累于阳也。其毒大小浅深,随人之禀赋感召以为轻重。初见用活命饮,继用卫生
汤。俟成症知名,验看顶高,根活,色赤, 肿,疼痛,皮光薄,势欲溃,及溃,脓浓,鲜黄不臭,进托里消毒
饮,腐肉自托, 肿随消。倘顶平根散色黯,不热不疼肿,虽坚不作脓,不溃腐或腐溃肿痛仍不消减,脓水清稀,
新肉弗长,形恶气奇秽,须内托千金散,再则十全养荣、八物回生等汤,大补气血,稍逆转为顺,渐次略带消解,
十亦可愈五六。必曰死、曰不治,听渠坠败,大失作医之道。
隔蒜灸法∶凡毒现形,取大蒜切片置顶中,艾丸子灸三壮一换,不拘数目,以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乃止。
无蒜时,切生姜亦可。倘阴毒及 肿不见顶,用湿纸涮上,先干
处即是。笔识之,再铺纸,干如前,不问一处、二三处,无妨总灸,灸毕,根据次服药准效。此疮科起手第一要着。
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学人免诸。
外科以膏药为首务,汤剂丹丸次之。揆其因有三∶曰便、曰醒、曰捷。便者,非要即有,毒初萌,凉其蕴热,
祛其游风,潜伏而内消之谓也。醒者,非教病家警觉,毒即见,遏抑势焰,静观转应,得以驱除之谓也。捷者,
非使人乐从,毒方炽,明知善恶,防其变迁,急拔而出之谓也。故便而方药两劣,则痛不少减,而红肿弥加。醒
而不详审究,则祸烈而溃腐无期。捷而听其至上,则病变多端,而败坏莫测。三者兼备,庶从事有济,厥方于以
知名。如太乙膏、玉红膏,诸书具载,远近遍传。是已考其药,太乙之元地、肉桂、当归、乳香、没药行血止痛。
白芷、元参、大黄、赤芍、黄丹清火散风,再润以麻油,毒从中化。玉红之当归、血竭、紫草、轻粉去瘀生新,
白芷、甘草、白蜡、麻油理肌敛口,自然肉好如初。其他万灵、万应,品汇纵多,总不外个中消息,吾徒欲兼精
是道。尽有名言,无妨博搜远采。



<目录>卷之三\因阵

<篇名>太乙膏十五

属性:白芷 当归 赤芍 元参 肉桂 大黄 大元地(各二两) 乳香 没药(五钱) 麻油(各一斤) 黄丹(六两)
将前七味油浸十余日,慢火熬至浮起,滤净,下黄丹搅匀。俟略冷,入乳没再搅。过硬添油,软加丹,务以
得中适用为度。倾入瓷罐藏好,勿泄气。
诗曰∶太乙铅丹乳没药,当归元参京赤芍,大黄白芷桂麻煎,膏成不怕疮疡恶。



<目录>卷之三\因阵

<篇名>玉红膏十六

属性:当归 紫草 白蜡(各二两) 甘草(一两五钱) 白芷(五钱) 血竭(研细) 轻粉飞(各四钱) 麻油(一
斤)
将前五件油浸四五日,慢火熬微焦,滤净。复煎沸,下血竭少停,下白蜡熔化。退火,投轻粉搅匀藏用。
诗曰∶粉草油油芷叶长,佳人帘卷日当阳,蜡红衫子鲜如血,映得花容紫玉光。



<目录>卷之三\因阵

<篇名>五苓散十七

属性: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肉桂
因湿眼肿,并水泻,小便不利,此方主之。
经曰∶诸湿肿满。又曰∶湿胜则濡泻。水道不利者,湿并于大肠故也。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泻为阴,
二苓、泽泻之功用也。脾土健顺,则能制湿,膀胱气化,则能利水,白术、肉桂之功用也。大凡邪入太阳,目病
头痛,发汗不愈,小便虽利而渴,亦宜五苓引而竭之,使邪从下出。然无恶寒症,不可用桂。故本方除桂名四苓
散。本方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治湿热睛黄,便秘烦渴。本方合四君子,名春泽汤,治病瘥后便涩而渴。本方
合平胃散,名胃苓汤,又名对金饮子,治中暑伤湿,停饮夹食,腹痛泄泻。及口渴便秘。本方合黄连香藿饮,治
伤暑泄泻,发热口渴及疟疾热多寒少,口燥心烦。不效,再合小柴胡,名柴苓汤,治之准的。
诗曰,四苓散∶白术起,猪苓泽泻茯苓止,热因热用肉桂增,除渴还能利小水。



<目录>卷之三\因阵

<篇名>疏凿饮导十八

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