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连翘、花粉之属是也。重浊者宜于下,栀子、黄柏、龙
胆草、滑石之属是也。性力之浓者能清大热,石膏、黄连、芦荟、苦参、山豆根之属。性力之缓者能清微热,元
参、贝母、桔梗、地骨皮之属。大黄、硝石辈,去实郁之热。木通、泽泻等,去癃闭之热,兼攻而用。二冬、二
地、梨浆、藕汁,去阴燥之热。黄 、白术、人参、炙草,去阳虚之热,兼补而用。方书之分经投药,意正在此,
然未及发明其旨耳。外如东垣升阳散火,此以表邪生热者设,不得与于斯论。
热方之制,为除寒也。寒之为病,有外来,有自生。如风邪犯于肌表,生冷伤于脾胃,阴寒中于脏腑,谓之
外来,由来者渐,形见者微。都无所感,莫测其因,谓之自生。高
明之士,能以二阳为根本,常忧其衰败,无妄侵伐,则自来之寒与外来之寒皆在术中。是固有热方之备,以散兼
热者,散寒邪也,以行兼热者,行寒滞也。以补兼热者,补虚寒也。按症选方,间有不相投者,或未知宜忌耳。
如干姜能温中,亦能散表,呕泄无汗者宜之,多汗者忌。肉桂能行血,善达四肢,血滞多痛者宜之,失血者忌。
吴茱萸暖下元,腹痛气凝者极妙,然莫妙于南沉。肉豆蔻温脾肾,飧泄滑利者最奇,终不奇于硫磺。胡椒温胃和
中,其类近于荜茇。丁香止呕行气,其暖近乎砂仁。故纸性降善闭,能纳气定喘,止滞浊泄泻,气短而怯者忌用。
附子性走不守,能救急回阳,无处不到,非甘与润剂相济,太猛。再则气虚症用香窜,见血症用辛味,皆不利之
概也。虽然以热治寒,阴阳相制,不嫌纯一。若真寒者,略涉清凉便觉相妨,且宜急早图,维以望挽回。必待势
不得已,尽热投之,恐阴气直中,元阳潜脱,死灰不可复燃矣。比医每以假热为真火,并前论俱不讲究,没字之
碑利如匕首,不知杀人多少。
攻方之制,攻其实也。凡攻气者攻其聚,攻血者攻其瘀,攻积者攻其坚,攻痰者攻其急。火邪正盛,攻之未
及,可以再进。攻之果当,不必杂补,盖杂补便相牵制。再进则火势乃衰。若病在阳攻阴,在阴攻阳,在表攻里,
在腑攻脏,虚则实攻,真作假攻,此自撤藩屏,引贼入寇,谓之妄攻。妄攻者必先脱元,元脱不悟,死无日矣。
是故攻之一字,仁人所深忌,正恐其成之难,而败之易耳。至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此又当酌其权宜,不在攻
上则古。
散方之制,散表邪也。如麻黄、羌活,峻散者也。菊花、紫苏,平散者也。细辛、桂枝、生姜,温散者也。防
风、荆芥、薄荷,凉散者也。苍术、独活能走经,去湿而
散。橘红、前胡能清气化痰而散。凡邪浅者忌峻,热多者忌温,气弱寒怯者忌凉平。热渴烦躁,寒热往来,喜柴
胡、甘葛,而呕吐泄泻者忌。寒邪在上,宜附子、芎 ,而内热炎升者忌。如此之类,进退无常,要在运用者转
变入彀耳。若夫以平兼清,自成温散,以平兼暖,亦可温经。宜温者散之以热,宜凉者散之以寒,当于各阵求之,
不可刻舟于此。
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如久咳为喘,气泄于上者,宜固肺。久遗成淋,精脱于下者,宜固肾。小水不禁固其
膀胱,大便不禁固其肠胃。汗泄不止于皮毛固之,血泄不住于荣卫固之。泪流须固乙癸,眵流须固土金。因寒而
泄者以热固,因热而泄者以寒固。然虚者可固,实者不可固,久者可固,暴者不可固。当固不固,溪流有时而涸,
不当固而固,曲突终始然薪也。故录固方,以固不固。
因方之制,因其相因为病,而可因药而治也。如疔疽之毒可拔也,独不可施之疮痍。蛇口之患可解也,一定
可愈其蜂尾。汤火糜烂肌肤,瘢可没也,刀枪仍效。木石损伤肌骨,断可续也,跌打无分。阳明之升麻,未有不
走太阳、少阳,少阳之柴胡,未有不入太阳、阳明,观仲景麻黄汤可得其意。夫麻黄性极峻利,太阳经阴邪在表,
寒毒既深,非此不达,设与之治,阳明、少阳亦寒无不散。第恐性力太过,反伤元气,又不若升麻、柴胡,故复
有二方之制。非谓某经必须某药,万不可移易者也。由此推之,凡病之相因者皆可相因而药,此阵之不必有也。
而曰方以立法,法以制宜,无因那得有悟,此阵之不可无也。以不无之方,备必宜有之阵,而治因其所因之病,
是病为因,药宜为因也。因固可自为政殿于八阵,允服舆情。



<目录>卷之一

<篇名>眼不医不瞎辨

属性:前达方书有“眼不医必瞎”之句,后人亥豕不辨,或音语相近,遂以讹传讹,乃有“眼不医不瞎”之说。夫
神农尝百草,虑生民之夭札。华佗立眼科,拯后世之昏盲。有是病即有是药,药犹未能中病焉,有不药而自愈者
也?今人疾厄,皆有不惜真元,妄加斫丧,致身子疲癃,精血竭而生火,故风邪得乘间而入。目为窍至高,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