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里证?曰∶潮热者,如潮水之汛,不失其期。如今日发
于未申,至明日仍发于未申,盖未申时属阴,今见潮热,是邪居阴分,热结在里,熏
灼结粪当下之。又问曰∶潮热属里故当下,犹有表证,何以治之?曰∶已有潮热尚兼表证未退,必先解表,
然后攻里,乃为当耳。
下利肠垢 或问下利肠垢,何以是里?曰∶下利出于肠胃,若表有邪则里和,焉
得下利!因邪入腑,热灼肠胃,致有此证。又曰∶表证亦下利否?曰∶三阳合病则有
下利,或少阳阳明合病,阳明者内主胃腑,故有下利。三阳合病,若不入腑,又无下
利,何者为辨?但有发热及诸表证耳,下利固为里证,又当分传中,传经则肠垢,直
中则清谷,二者下利以肠垢清谷为异耳。
恶热 或问恶热,何以是里证?曰∶热
传脏腑,熏蒸烦冤,揭去衣被,扬手露体,此热传里也。若有寒在内则恶寒,焉有恶热之理。
目不明 或疑目不明以为里者,何解?曰∶目系五脏精华,五脏属阴,阴居于里,
故云在里。况瞳人属肾,内热灼极,则肾水枯涸,不能照物,譬之炎天热甚,致目
昏蔽,当速下之,以救肾家将绝之水。设谓此证属虚,误投热药,害岂浅鲜哉。
腹痛 或问腹痛,何以属里?曰∶尝考坤为腹,乃纯阴也,谓之曰阴,则腹痛
非表明甚。若腹未痛而胸前痛者,邪未深入,尚作半表半里证。今腹痛知邪已传腑
矣。曰∶既腹痛属里,当投大黄,又用桂枝者何意?曰∶或太阳证误下致腹痛,尚
有微表未解,或太阴里证而脉带浮者,故用桂枝大黄,令表里两解,然腹痛虽属里,
又有传经直中之分,须慎之。
不眠 或问不眠,何以见里证?曰∶盖热邪入腑,令人烦躁不安。若寒盛为直中,
则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又岂能不眠。又问∶不得眠固属传经里证,有投寒药愈
盛者何故?此乃汗、吐、下后证也。名曰∶津液内竭不得眠,必心蕴虚烦,脉未浮弱
者,当用真武汤及酸枣仁汤。而里证不眠者,则烦躁口渴不已,脉必有力,故知之。
手足心腋下有汗 手足心及腋下出汗为里证者,盖人身诸背属阳,诸腹属阴,手
足掌心腋下皆属阴地,五脏经络所系,热邪熏蒸脏腑,致掌中腋下汗出。若掌中腋
下未滋润者,邪尚在表,未入里,即谓之表病里和。今掌心腋下有汗,知大便已硬,当急下之,为里证无疑。
嗌干齿燥 或问嗌干齿燥,何以属里?曰∶夫咽为胃之路,齿乃骨之余,今嗌干
者腑热盛也,齿燥者热灼骨也,骨与胃非里乎?或问曰∶内热甚当咽痛,寒证亦咽
痛何也?盖直中之寒为咽痛,必下利清谷,四肢厥逆,此乃寒极而成反致咽痛,与之
水则不欲咽,不若传经嗌干齿燥,极喜饮
水耳。
以上俱传经里证当攻里。
脉沉细无力 或问脉沉细无力,何以是直中寒证?曰∶盖元气固于一身,畅于
四肢,热则脉数,寒则脉迟定理也。沉者阴也,无力者虚也,是寒中阴经,阳气衰
微,故脉不能有力。假内有热,脉必实而且滑,安得无力?若脉无力,即为寒为虚
为直中耳。外虽有表证,或大热之证,不敢用攻里及发表药,若不凭脉而概投麻黄,令重虚其虚,欲救晚矣。
背恶寒 或问背恶寒,如何是直中?曰∶阴邪入于阳分,阴盛阳衰,当用附子
理中汤。或曰∶阳明腑病,背亦恶寒何也?曰∶夫阳明腑病背恶寒者,外无寒证,必
见口渴烦躁,背属阳,阳热内陷入腑,则背空虚,致微恶寒,故用白虎汤。若口中
和者正属直中寒证,又孰敢用白虎耶!总之,渴则内有热,不渴则内有寒也。
呕吐清涎沫 或问呕吐涎沫,何以为直中?曰∶胃腑有寒热,必先现涎沫。《内
经》云∶诸呕吐酸水及水液混浊者,皆属于热;诸病吐涎及澄沏清冷者,皆属于寒。
如天寒则水清,天热则水浊之意,若有热有火在胃脘之间,自烧耗津液,以致口渴,化为酸浊之水,又安得有清涎沫乎!
四肢厥逆 或问四肢厥逆,何为直中寒证?曰∶盖四肢属阳,寒邪属阴,阳衰
阴盛,故发厥过乎肘膝,况肘膝乃人之四关,今寒过之是为直中。脉沉迟无力者,急
温之。或问又有阳厥者何也?此物极则反,虽厥指甲尚温,不似寒厥冷极,外证必口
渴烦躁恶热,小便短赤,大便或闭或下利肠垢,脉必沉实有力,但有一证,即以为别。
多眠 或问多眠何以属直中?曰∶阴盛则静,静则使人多眠。若传经热证则属
阳,阳主动,焉得多眠。又云∶表证亦有多眠者何说?曰∶表证是感邪深重,必头
痛发热,方为表证多眠,若传经里证,则
烦躁恶热,揭去衣被,甚则谵语发狂,又何能多眠也!总之,多眠非直中寒证,即是表证矣。
干呕 或问干呕,何以是阴寒证?曰∶盖寒郁中脘,阳气不舒,欲吐不吐,名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