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热,或洒洒恶寒,或如冰冷,或如火热,或到底
能食,或不能食,或有物如指,发自 腓而气上冲心,是皆香港脚之正病也。其有为
发热头痛,寒热往来,或腹内作痛,或见饮食则呕吐,或恶闻食气,或不欲见明,或
语言错乱,精神昏愦,是皆香港脚之兼证也。大抵此证有缓急,缓者其来渐,或二三月
而日甚,其来速或一二日而即起,治之若缓,恐其气上冲心,亦能杀人。
又曰∶香港脚之因有二∶一则自外而感,一则自内而致也。自外而感者,以阴寒水
湿雨雾之气,或坐卧湿地,致令湿邪袭人皮肉筋脉,而凡清湿袭虚则病始于下,致
为腿足之病,此外因也。自内而致者,以肥甘过度,酒醴无节,或多食乳酪湿热等
物,致令热壅下焦,走注足胫,而日渐渐肿痛,或上连手节者,此内因也。然在古
人谓南方卑湿,病多外因,北方嗜酒酪,病多内因,此固一说,然北方亦有寒湿,南
方岂少酒湿,此固不必分南北,其或内或外,凡受邪气,有病始于足而渐致他证者,
即香港脚之谓也。必察其因而治之,则自无失矣。
又曰∶方书以肿为湿香港脚,不肿者为干香港脚,湿者宜除湿,干者宜行气。
陈无择曰∶香港脚不专主一气,亦不专在一经,兼有杂生诸病,未易分别,须寻
经络之阴阳,再察脉息之虚实,以为治也。凡自汗走注者为风胜,无汗挛急制痛者为
寒胜,肿满重着为湿胜,烦渴燥热为暑胜,若四气兼中者,但察其多者为胜,分其表里以施治也。
张景岳曰∶香港脚之病,实三气之所为也,然亦有虚实之异。又香港脚本为壅疾,古
云忌用补剂,然必下元不足,及阳明之气有亏者,而后邪气得以犯之,此其中亦有
虚证。总之,凡治此者,只因证施治则万全,但察其因于表者,以发散为主;因于
里者,以疏利为主,外因者多寒湿,宜用湿热;内因者多湿热,宜用清凉。若元气
本虚及病久致虚者,必当培补下元,不得以忌补之说为拘也。
又曰∶香港脚初起,无非湿滞,如无他证兼见,而身体重着者,单宜治湿以分利
为主。凡脚膝中湿,或腰腿酸痛,重着肿痛者,宜除湿汤,不问久近干湿并可用。若
脚膝酸软重着,而胃气不清,或见噫气吞酸胀满者,平胃散。若香港脚浮肿而兼泄泻者,宜五苓散或胃苓汤。
又曰∶寒湿外浸致成香港脚者,十居六七,其证疼痛拘挛,恶寒清厥,脉多弦细,
治宜以温经除湿为主,是以古人治此之法,大抵热药多寒药少,故每用麻黄、川乌、桂、
附、干姜之属。《内经》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正以乌附麻黄走而不守,故能通
行经络,干姜、官桂辛甘大热,故能助阳退阴,清湿既除病无不愈。凡感寒湿雨水,
或四气流注,致成香港脚肿痛不可忍者,宜鸡鸣散如神。若寒湿内侵,阳虚阴盛,胃
气不强,经气不行,顽木浮肿,或疼痛不用者,独活汤。若寒邪入腹,喘急疼痛,或
筋急上冲,闷乱危急欲绝者,茱萸丸或茱萸木瓜汤。若寒湿在经,血脉不和,腰脚
筋骨酸软无力,或拘挛疼痛,脉弱而涩者,酒浸牛膝丸。若寒湿壅肿,气滞不行,或
冷或痛者,立效散。若寒湿兼风者,如五积散、小续命汤皆宜用。
又曰∶湿热内蒸,致成香港脚者,多因酒食不节,其证必烦热多渴,脉见滑数,二
便或多不利,治宜利湿清火为主。若湿热下壅,足胫肿痛不消者,防己饮加减治之,
或苍术黄柏丸,或二妙散,或加味二妙丸俱妙。若湿热气壅,上冲胸腹,烦渴闷乱,
头痛口干者,活人犀角散。若湿热流注经络,肢节烦疼,脊背沉重,手足遍身疼痛
热肿者,当归拈痛汤。若感冒暑湿,肢节疼痛,身热口渴,小便赤涩,气虚气促者,
清暑益气汤。若肝肾阴虚血热,脚脊疼痛,行止艰难,小水不利者,续断丸。
又曰∶香港脚壅滞气逆者,其证必喘满气急,上攻心腹,甚至危急可畏,治宜行
滞降气为主。凡香港脚上冲,心腹喘急不得眠卧者,紫苏散、槟榔汤或加减槟榔汤,甚
者四磨饮。若香港脚喘急,腹满脚肿者,桑白皮散或木通散。若香港脚脐下气升冲心烦
闷者,木香散或槟榔散。若香港脚心胸壅闷,呕逆多痰不食者,半夏散或紫苏汤。若浮
肿心腹痞闷,小水不利,大腹皮散。
又曰∶风湿合邪而为香港脚者,其证必兼外感,而或为寒热往来,或为喘咳气急,
或流走无常,或筋骨疼痛,治宜以散风除湿,通行经络为主。若感四时风疫风湿,或
处阴湿之地,致为香港脚痿弱,筋骨疼痛,或寒热往来者,败毒散。若寒热如疟,赤肿
疼痛者,加味败毒散。若香港脚以风寒湿邪客于经络,而骨髓酸痛不可忍,或遍身疼
痛,恶寒呕逆者,五积散。一法加全蝎三个,入酒煎服。若香港脚以风湿留滞,而阴
寒外闭,表邪不解,或咳嗽喘满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