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益甚,头目不清,佐以补中益气汤;凡发 热晡热内热,自汗盗汗等证,皆阴虚假热也。故丹溪谓火起九泉,阴虚之极也。足 跟乃督脉发源之所,肾经所过之地,诸骨承载之本,若不求其属,泛用寒凉,其为夭枉者多矣。(《锦囊》)
又曰∶男酒色过度者,多患此证。
汪省之曰∶啮疽属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生于脚跟申脉穴,又名足疽。如 初起赤肿有头可刺;黄白色脓可治。如初起便破,黑烂则凶,若不早治,令人足落不能生也。(《理例》)
又曰∶筋疽生两足后跟昆仑二穴,乃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初起三五日,皮 如虫蚀,过一年有虫内食其骨,骨粗脓多时凶,落虫如筋,头黄赤色,经年不瘥,名 曰痿漏,一名曲疽。如脓水不止,名曰冷疽,多死。
《心法》曰∶足跟疽生足跟,俗名脚挛根。此因脏腑积热,汗出涉水,远行伤筋 而成。初肿红紫疼痛,溃破脓水淋沥,状如兔咬。经云∶兔啮状如赤豆,深可至骨,
务须急治,迟则害人,盖谓毒之深恶也。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名申脉,即阳跷脉发源 之所,又乃肾经所过之路,疮口久溃不合,阳跷脉气不能冲发肾气,由此漏泄,以致 患者益虚。初起宜隔蒜片灸之,服仙方活命饮加肉桂、牛膝,溃后宜补中益气汤、人 参养荣汤、桂附地黄丸,随证滋补治之。(《金鉴》)
王海藏曰∶兔啮久不收敛,用盐汤洗之,白术研末撒之,两日一易,谨戒一切劳碌即效。
澄曰∶足跟疽多因汗足涉水,或远行有伤筋骨,或湿热流注而生。初起必痒,勿 视容易,可用艾灸,或因循十余日,脓血淋漓经年不敛,如痒以椒盐汤洗之。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足跟疽门主方属性:敷法 乳香 没药 海螵蛸 赤石脂(各等分)
研细末。用黄蜡化开,和匀作饼,敷上包扎,即愈。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流水麻根疮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流水麻根疮,多生于足后跟下,赤烂内有肉丝缕缕如麻根相似,故 名之。是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又沾房事,况在跟下最难收功,必去阴染死肉 臭气,用红升药加苎麻根 灰干掺。(《启玄》)宜内服肾气丸。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土粟门主论属性:《心法》曰∶土粟又名琉璃疽,生在足跟之旁,形如枣粟,亮而色黄,肿若琉璃,
此由行走崎岖之路,劳伤筋骨血脉而成。脓熟针之,脓少水多者,陀僧膏贴之。(《金鉴》)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足疔怪病门主论属性:申斗垣曰∶两足心凸肿,上生黑痘疮,其硬如疔,胫骨有碎孔髓流出,身发寒战,
惟思饮酒,此名足疔怪病。乃肝肾二经寒热毒瓦斯相合而成。(《启玄》)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足跟冷疔门主论属性:《心法》曰∶冷疔生足跟,由湿寒凝结而成。形如枣粟,起紫白泡,疼痛彻骨,渐 生黑气,腐烂孔深,时流血水气秽,经久不敛者,宜神灯照之。(《金鉴》)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足跟冷疔门主方属性:
铁粉散
(《金鉴》)
生铁粉(即针砂,如无,用黑铅四两,铁杓化开,倾水中冷定取出,又化又倾,以尽为度,去水取净末三 钱) 黄丹(水飞) 轻粉 松香(各一钱) 麝香(一分)
各研细末,共和一处,再研匀。将患处以葱汤洗去血水腐臭,香油调搽患上,油纸盖上线扎。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鸡眼门主论属性:《心法》曰∶鸡眼本名肉刺,生于足指,形如鸡眼,故俗呼之。根陷肉里,顶起硬 凸疼痛,步履不便,此缘缠脚,或着窄鞋奔行压挤,皆能生之。宜贴加味太乙膏滋 润之,或用紫玉簪根捣烂,涂贴油纸盖之,或地骨皮、红花各等分研细,香油调敷俱效。(《金鉴》)
【目录】卷二十七\足踝部【篇名】鸡眼门主方属性:
紫玉簪膏
五倍子(一两) 紫玉簪叶(二十片) 乳香 没药(各三钱) 河豚眼睛(三十个) 血竭 儿茶 (各二钱) 真芝麻油(半斤) 东丹(四两)
先将药同油熬枯,再入乳、没、茶、竭化尽滤清,复入锅内熬滚,徐徐下丹,老嫩得宜摊贴。
又方 蜈蚣一条, 研细末。每用少许,以膏盖之。
鸡眼膏
鲜白果外面绿皮不拘多少捶碎,桐油熬枯去渣,滴水成珠,不散为 度。加雄黄少许,搅匀收贮,先将鸡眼热水泡软,贴一伏时揭下,内有红丝拔出。
又方 蜈蚣(一条) 紫草(三钱)
麻油一两熬至药枯去渣,入净锅内,加 枯矾一钱,东丹一钱,熬至滴水不散,投白蜡、黄蜡各五钱,每用少许摊贴。
又方 蜈蚣(二条) 白胶香 麻油 黄蜡(各等分)
先将蜈蚣入油熬枯去渣,滴水成珠不散,再下胶香、黄蜡成膏,摊贴。
又方 鸡胃食指之余者,以石压之,立验。
金莲稳步膏
地骨皮 鲜红花(各等分)
杵成膏。敷鸡眼疼处即消。若已割者敷之,次日即痂落。
脚针膏
阿魏 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