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血
气,皆生于谷气,大便下血,多以胃药收功,徒用苦寒,而不理脾胃,是绝气危生之下工也。
又曰∶肠胃本无血,而有下血者,大肠之病也,大肠何以病下血,邪以感之也。
盖阴络不伤,肠胃不虚,虽有外邪,亦不能患。惟醉饱房劳,坐卧风湿,恣啖生冷,
以致湿热阴络受伤,外邪得以乘之。经云∶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血。又云∶结阴者便
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此言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渗入肠间,乃寒湿生灾
而阴邪之胜也。外邪者何?风、寒、暑、湿、热是也。风喜伤肝,肝伤则不能藏血而下
者;醉后饮冷,寒饮内伤,血为寒凝,渗入大肠而下者;内外伤湿,湿伤凝胃,随
气下流而致者;膏粱人浓味、酒色,藜藿人劳役过度,以致热积下焦而致者。然湿
毒下血者,腹中不痛;热毒下血者,腹中多痛。更有内伤阳气不足,下焦之阴无元
阳以维之而下血者,书所谓病患面无色,脉浮弱,平按之绝者,下血是也。有脾虚阳
气下陷,不能统血,以致血随气降而下者。盖阴必从阳,血必从气,脾为气血生化之
源,故必赖补中升阳,以胃药收功。有以先便后血者为远血,由足阳明随经入胃。先
血后便者为近血,由手阳明大肠随经下渗。有以心肺为远血而属阳,肝肾为近血而属
阴。以论者名为肠风脏毒,实非外感之风,肿热之毒之谓,盖阳明之气不能上越,下
陷大肠,肠胃之脉随气虚陷,陷久则湿热蕴毒,随气陷而先至,其腹不痛,血清而
色鲜者,名曰肠风。邪气外入,随感而见者也,谓之挟寒下血。后人因古方多用荆
防升散而窒之,为风寒,非风也。
又曰∶凡下血身凉血寒者生,身热血温者死。



<目录>卷二十三\后阴部

<篇名>肠风门主方

属性:通治肠风主方(《活人录》)
防风(三钱) 生黄 山药(各一钱五分) 茜根 槐米 秦艽(各一钱) 黄连(五分) 甘草(三分)
水煎空心午后服。(防风佐黄 ,达清升之气以透表,山药、甘草和中益脾,使血无虚渗之虞。秦艽、
茜根清风热以和血。黄连、槐米消蕴积之热毒。初起加炒黑荆芥、黄芩各一钱,去黄 之骤补。日久加黑荆芥
一钱,乌梅肉、升麻各五分。再久则加生地三钱,白芍二钱,升麻五分。已上气血未亏,火盛便燥,可服剪红
丸,或犀角地榆丸。如脏毒加生地三钱,茜根、升麻、陈皮各五分,减防风一半,去槐米。日久气血两虚,加人
参,白芍各一钱五分,当归头一钱,升麻、陈皮各五分,减防风二钱,去槐米、秦艽,服犀角解毒丸。如结阴便
血,浮肿气喘者,加茯苓二钱,人参、桑皮各一钱五分,炮姜、车前各一钱,陈皮五分,减防风二钱,去槐米、秦
艽、黄连、甘草,兼服结阴丸。)
\x犀角地榆丸\x
犀角 黄芩 黄连 地榆 枳壳 槐米 当归 防风(各等分) 生地黄 乌梅肉 木耳(各加倍)
蜜丸。早空心滚汤吞服三钱。
\x犀角解毒丸\x
犀角 升麻 羌活 防风 甘草 荆芥 牛蒡子 连翘 土枸杞(各等分) 金银花 当归身 生地黄 白芍药(
各加倍) 蜜丸。早空心滚汤吞服三钱。
肠风便血。(壮实者宜。)
槐角子(五钱) 黄连 陈枳壳 地榆 贯众(各三钱)
水煎服。(昔潘大司马患此,孙文垣用此方治之,一服即止,书其方于壁间,遇有便血者,治之无不立愈。)
大肠泻血。(《普济方》)
发灰(五钱) 鸡冠花 扁柏叶(各一两)
研细末。卧时酒调下二钱。来早以温酒投之,一服见效。
肠风下血秘方 豆腐末入袋滤出浆者,带渣取出,锅内炒燥研末,每用三钱,如下紫血块者,白糖汤下,红血块者,

糖汤下。虽远年便血垂危者,每日用三次神效。
又方(唐云峰)。陈荞麦面和犍猪胆汁,为丸桐子大,每早空心开水送下三钱。
又方(昭隐寺浣尘和尚传)。刀豆阴干,阴阳瓦焙,三钱,臭梧桐白根(切片,三钱)。煎汤调服。
又方(吴韵清)。柿饼七个,用好醋一斤同煮,醋将干,取起晒干。每早用开水细
嚼一个,服至三四个即止。血痢亦效。
又方(怀德堂自验。)
黄芩(炒黑,四两研细) 黑枣头(半斤,煮烂去皮、核)
和捣为丸桐子大,每早晚各服二钱,终剂即愈。
便血。(江仍度。)
黄 (蜜炙) 白术(土炒黄色) 茯苓神(各二两) 枣仁(炒三两) 当归身(酒炒,一两五钱) 莲鼻(酒
炒,二十四个) 粉甘草(蜜炙七钱) 山栀(酒炒,六钱) 远志肉(一两,去心,甘草水炒) 地榆(酒炒,五钱
)姜灰(四钱) 元眼肉(六两,煨烂,捣膏)
共磨细末,用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