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更妙。大抵遇极
凶证难效者,或欲速愈见效,加牛黄、珍珠各五厘,多些更妙。痘后疳非此不效,余
证加之,亦无不神应。凡用碧丹,看证凶险时,冰片宜多加些,将愈甘草宜多加些。
吹咽痛。
壁 窝(二十个) 橄榄核(三个)
共于阴阳瓦上焙存性,研细吹。
\x冰梅\x 治咽喉百病。
半熟大梅子(一百枚,五月五日午时,用食盐、朴硝各四两,水三碗,入坛内浸梅子,其水约过梅子三
指,浸一宿,后入) 猪牙皂(如眉毛大者作去核、去弦) 防风 甘草 白矾(各四两) 鲜南星
(切片) 鲜半夏(切片,各三十五枚) 桔梗(二两)
研细拌入。浸七日取梅晒干,又侵又晒,以汁尽梅上起白霜为度,瓷瓶收贮。凡
用取梅一枚,丝棉包噙口内,有水先咽五六口,后有痰涎吐尽,以口内无痰,只有
清水,方去梅子,可以食粥,一枚可治二病。
\x赤麟丹\x(吴振华) 治喉痹喉风喉蛾喉痈七十二证如神。用倾元宝罐一个,入明
矾二两,好血竭二钱,于罐内放巴豆仁二十一粒于矾内,放炭火上 ,令烟尽,冷
定加白硼砂二钱,冰片一钱,共研极细,瓷瓶密贮。每用少许吹之。



<目录>卷十七\咽喉部

<篇名>喉痹门主论

属性:陈实功曰∶喉痹咽喉肿痛,半塞半开,又宽又肿,此乃标病,虽重无妨。用金锁
匙吐出痰涎,利膈饮推荡积热。(《正宗》)
冯鲁瞻曰∶喉痹者,即缠喉风类是也。其候面赤气粗,咽喉肿闭,乃蓄热生风,积
聚毒痰而作。甚者内壅肉瘤一块,气闭不通。若至鼻而青黑,塞噎头低,痰胶声锯
者不治。更有脏寒,亦能令人咽闭而吞吐
不利者。盖诸证下寒过极,则上热反盛,不独此也。其候与蛾证相近,而治法不能无
异,大抵无形肿闭者为痹,有形肿痛者即是蛾耳。先吐风痰者,急则治其标也。后
解热毒者,缓则治其本也。至于上热下寒者,用热药食前冷服之,不可误服凉药也。
又曰∶经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君火也,一阳少阳相火也,手少阴心脉
挟咽,足少阴肾脉循喉咙,其人膈间素有痰涎,或因饮酒过度,或因忿怒失常,或
因房室不节。盖饮酒过度,胃火动也,富贵人多犯之;忿怒失常,肝火动也,妇人
多犯之;房室不节,肾火动也,男子多犯之。火动痰上而痰热熏灼,壅塞咽嗌之间,
痰者火之本,火者痰之标,火性急速,所以内外肿痛,水浆不入,乃外证之最危者。
治疗之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用丸散以吐痰散热,治本用汤药以降火补虚。
奈何治者但云治脾肺火,而未云降肝肾火也,必须以《内经》从治之法,切不可骤
用寒凉,益促其危耳。故实火须用正治,虚火须用从治,须分明白不可少误。
又曰∶咽与喉,会厌与舌,四者同在一门,其用各异。喉以纳气,故喉气通于
天;咽以纳食,故咽气通于地,会厌管乎上,以主开阖,掩其气喉,令水谷能进食
喉而不错,四者交相为用,阙一则饮食废而死矣。云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
语不出,而天气闭塞也。云咽痛及嗌痛者,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也。云喉
痹咽嗌痛者,谓咽喉诸病,天地之气,并闭塞也。(按咽之低处为嗌。)
又曰∶咽在后主食,喉在前主气,十二经中惟足太阳主表,别下项,余经皆内
循咽喉,尽得以病之。而统在君相二火,喉主天气,属肺金,变动为燥,燥则涩而闭。
咽生地气,属脾土,变动为湿,湿则肿而胀。皆火郁上焦,致痰涎气血结聚咽喉,肿
达于外,麻痒且痛为缠喉风,肿于两旁为喉痹,其单蛾、双蛾、木舌、舌胀、缠喉、
走马、喉风,病同于火故不分也。惟缠喉、走马,杀人最速。
又曰∶喉痹多属痰热,重者用桐油探吐。缠喉风亦属痰热,谓其咽喉里外皆肿
者是也。亦用桐油以鹅翎探吐。
又曰∶肺绝喉闭,其脉浮散而微细,其声如鼾,有如痰在喉中响者,此为肺绝之
候。宜速用人参汤调入竹沥、姜汁服之。若早治者十全七八,次则十全三四,迟则十不救一。
又曰∶喉痹用陈年霜梅,入蜒蚰令化,每患喉痹等证,用梅噙于口中,神效。(《锦囊》)
张子和曰∶治喉痹用针出血,最为上策。《内经》火郁发之。发谓发汗,出血者,
乃发汗之一端也。
《医论选要》曰∶脏腑停寒,寒则气缩,如物窒碍于其间,固有喉痹之证。
又曰∶阴证下虚,令人喉痹,又当治其下寒,则痹自通矣。
又曰∶走马喉痹者,谓喉痹急甚,其死又速,药缓不及救也。惟针出毒血,病实时愈。
窦汉卿曰∶或问风毒喉痹,内外俱肿,其故何也?风毒之气结于喉间,则壅塞喉
间,乃风毒与痰相搏故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