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

<篇名>百会疽门主方

属性:\x立消散\x 敷百会疽。
龙胆草 本 西牛黄 白芷 地骨皮 雄黄 金银花藤(各等分)
共研极细,生酒调敷,中留一孔透气,自消。



<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

<篇名>顶门疽门主论

属性:\r顶门疽\p04-a41a46.bmp\r
王肯堂曰∶顶门疽,一名佛顶疽,此属太阳经风热所致,穴名上星。(在神庭后入发
际一寸。)由脏腑阴阳不调,热毒上壅而成。脉大神昏,二便闭结者,不治。(《准绳》)
申斗垣曰∶顶门疽,又名佛顶疽,乃心经受毒,阴阳不和,秽热上壅,入于脑
中,遂成此证。如根脚穿过脑者,不治。(《启玄》)
蒋示吉曰∶顶疽,生巅顶上,乃任脉所主,六腑不调,热壅上焦,湿聚高巅而成。(《说约》)
澄曰∶顶门疽,有坚硬不痛者为疽,均照痈疽门施治,故不另立方法。若红肿如
桃似李,或上有黄头,脓血相亲,小儿积暑热疖,多有类此者,不可作顶门疽治之。



<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

<篇名>小儿囟肿门主论

属性:冯鲁瞻曰∶囟肿者,囟门肿起也。脾主肌肉,若乳哺不常,饥饱无度,或寒或
热,乘于脾家,致使脏腑不调,其气上充,为之 胀,囟突而高,如物堆垛,毛发短
黄,骨蒸自汗者。更有风热伤肝,木郁思达,所以令肿者;更有肺热生风,肺主皮
毛,亦令囟肿毛焦者;更有胎中受热所致
者。然寒气上冲而肿者,色白坚硬;热气上冲者,柔软红色。更有外因覆护过暖,阳
气不得外出,亦令赤肿。寒者温之,热者凉之,外用封囟法,可也。(《锦囊》)
澄曰∶小儿囟肿,多由肝风脾热上壅,惊风慢脾之证多见之。切不可轻用犀角磨
涂,凉药外敷,逼热人脑,多令危亡,只宜疏风平肝导热,其肿自消。



<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

<篇名>小儿囟肿门主方

属性:\x全生汤\x 感热囟门忽肿。
远志肉 蝉蜕 明天麻 防风 羌活(各五分) 川芎 桔梗(各四分) 牛蒡子(炒,三分)
甘草(一分) 灯心水煎服。



<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

<篇名>小儿囟陷门主论

属性:冯鲁瞻曰∶囟陷者,有因脏腑蓄热,渴饮水浆,致成泻痢,久则血气虚弱,不能
上充髓脑,故下陷如坑。此乃胃虚脾弱之极,宜急扶元,若与枕骨并陷,百难救一。
亦有父精有损,母血虚衰,禀元不足,是以形容枯瘦,阴阳两亏,无时温热而囟陷
者;有因蓄热不除,渐至身羸发落,脚缩手拳,皮焦鹤膝,血绝筋衰而囟陷者。宜
各随证调治,枕陷尤重于囟陷,不独小儿也。盖耳后方圆一寸,皆属于肾,陷则肾元败矣。(《锦囊》)
澄曰∶囟陷,乃病后元气不振,所以陷也。惟内服异功散,扶脾保元,此为良策。



<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

<篇名>小儿囟陷门主方

属性:\x婴宁汤\x 治吐泻后感寒囟陷。
人参(五分) 白茯苓 木通(各七分) 炙甘草(一分) 川芎 酸枣仁(炒,各四分) 升麻(煨)
制附子(各三分) 姜引
\x乌附汤\x 治囟陷。
生附子(五钱) 雄黄 绵川乌(生用,各二钱)
研末,用连根、叶生葱捣成膏,空心贴囟上。



<目录>卷十\正面头面部

<篇名>小儿解颅门主论

属性:冯鲁瞻曰∶解颅者,头缝开解而颅不合也。书曰∶母虚羸瘦,父虚解颅。是由
禀气不足,先天肾元大亏,肾主脑髓,肾亏则脑气不足,故颅解开。然人无脑髓,犹
树无根,不过千日,则成废人。有以父精不足则解颅,眼白睛多为论者,有以属母
之血虚热多而论者,其候多愁少喜,目白睛多,面 白色,若成于病后者尤凶。宜
久服地黄丸,外用封囟法可也。亦有因怀胎五月,忽被大风大雨,雷电惊胎,以致
颅骨开解者。然是证若至年长不合,必至骨中蒸热,肉干皮黑,肢体柴瘦,骨节皆
露,成鹤膝者,大宜调补天元,以图万一。(《锦囊》)
陆亭川曰∶六味地黄丸,本滋肝养肾之仙丹,用之于初生婴孩,其功更大。凡
小儿百日外,每早白汤化服一丸,此时小儿知识未开,服之培补先天,极有神功。盖
肝主筋,肾主骨,自幼服之,不但无解颅之患,且强其筋骨,膝盖易满,行走亦快,
此发前人未发之论,故标之于此,以为保婴之一助也。但小儿服丸后,隔一时再与
乳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