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八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王冰所谓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本方加五味子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本方
加五味子二两,麦门冬三两名八仙长寿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治虚损劳热。本方加
杜仲、牛膝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
\x七味地黄丸\x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
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
即六味丸加肉桂一两,临用去皮忌火,勿出气。
肾水不足,虚阳僭上,必用此方,以引火归原。夫五志之火,可以湿伏,可以
直折龙雷之火,惟当从其性而伏之。肉桂性热,与火同性,杂在下焦壮水药中,能
引虚火降而归经。且肉桂之质在中半以下,其性专走肾经。本乎地者,亲下之义,况
相火寄于甲乙之间,肝胆木旺,则巽风动而烈火焰明。古人谓北方不可泻肝,泻肝
即所以泻肾。《本草》曰∶木得桂而枯,取其义也。经曰∶热因热用,此之谓也。或
者畏其热而遗之,岂达造化升降之微乎。黄柏、知母治相火,仅可施于壮实,若虚火
而误用之,则肾因泻而愈虚,愈虚而火愈炽矣。
\x八味地黄丸\x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
脐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假热等证。
即七味丸加熟附子(一两。切片,微火焙。)
肾有两枚,皆属于水,虽有左右之分,初无水火之别,考之《内经》,昭然可览。
《仙经》曰∶两个一般无二样,中间一点是真精。又曰∶两肾中间一点明。夫真精者,
明也,即命门相火也。命门乃穴名,而其穴在两肾中间,盖一阳生二阴之间,所以
成乎坎,而象天之北也。经曰∶少火生气,人无此火,生化之源几乎息矣。非附子健
悍,不足以嘘既槁之阳春。王太仆曰∶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此方是也。
冯鲁瞻曰∶按脾胃虚寒之至者,丹皮、泽泻甚非所宜,减此二味,加牛膝、杜仲、
鹿茸、五味子更佳。又曰∶六味地黄丸专补左尺肾水,八味丸兼补右肾相火,少年
水亏火旺,宜服六味丸,老年水火俱亏,宜服八味丸,况老年肾脏真水既虚,邪火乘
之而为湿热,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闭等证,非桂附之温散而能治
之乎!昧者畏其热,殊不知所补之火,乃真阳之元也,真阳之元一得,阴翳之火潜消矣。
\x金匮肾气丸\x 治脾肾大虚,腰重脚重,小便不利,肚腹肿胀,四肢浮肿,喘
急痰盛,已成蛊证,其效如神。
熟地黄(四两) 白茯苓(三两) 山茱萸(去核) 干山药(炒) 川牛膝(酒炒) 车前子(微焙)
牡丹皮(酒洗炒) 泽泻(炒) 肉桂(去皮,各二两) 熟附子(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
土为万物之母,水为万物之源,身中所最重者也。若脾虚则土不能制水,肾虚
则水不能安位,故逆行而泛滥于皮肤,妄加攻逐,祸不旋踵。八味丸脾肾要药,佐
以车前泄太阴之水,佐以牛膝,开少阴之窍,则小便行而胀自已,且有益于真元也。
\x八物肾气丸\x 平补肾气,坚齿驻颜。
熟地(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肉桂(去皮) 五味
子(各一两)
为末蜜丸。每用六七十丸,空心白汤下。
\x逍遥散\x 治血虚烦热,肢体疼痛,口干盗汗,嗜卧,月水不调,寒热如疟,痰嗽骨蒸。
白茯苓 白术(土炒) 当归 白芍(酒炒) 柴胡(各一钱) 甘草(五分) 薄荷(八分)
煨姜煎服。本方加山栀、牡丹皮名加味逍遥散。
肝虚则血病,归芍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术草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
合芍药以平肝,使术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令心气安宁,煨姜暖胃祛痰,能调中
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
\x补中益气汤\x
人参 白术 炙黄 炙甘草 广陈皮 升麻 柴胡 当归身 姜枣引。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心脾作痛,嗜卧少食,
大便不调,身痛及盗汗,月经不调。
人参 白术(土炒) 白茯苓 龙眼肉(去核) 酸枣仁(炒,各二钱) 远志(去骨) 当归身(各
一钱) 木香(生用) 炙甘草(各五分) 炙黄 (一钱五分) 姜水煎服。
心藏神而生血,脾藏意而统血,思虑太过,则两脏受伤,而血不归经。心血不
足,则健忘怔忡,惊悸不寐;脾血不足,则嗜卧少食,体倦肢痛,不能统血,遂致妄
行,甚则气郁而心脾作痛,在女人,则带下而月经不调。兹取参、苓、 、术、炙
草,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