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浮,其贼脉浮大而牢,与夫
面赤皆逆,危脉则毛如风吹。
华元化曰∶肺乃生气之原,五脏之华盖。
经曰∶肺属辛金,为阴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配胸中与大肠为表里,其母脾土,其子肾水,其克肝木,
其贼心火,主藏魄。其色白,其味辛,其臭腥,其华毛,其候鼻,其充皮,其液涕,其声哭,其气 ,其不足
则太息,其有余则喘嗽,其平脉浮短,其贼脉洪,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节伤,皮节伤则
皮枯毛折,毛折者则毛先死。丙日笃,丁日死。肺绝三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
死。实则梦兵戈兢扰,虚则梦田野平原。忧伤肺,喜胜忧,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
岐伯曰∶形寒饮冷则伤肺,饮冷以其
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金匮真言论》曰∶秋气者,病在肩背,肺之应也。
又曰∶脉变动为咳。
《脉论》云∶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夹钱,曰肺平。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浮,曰肺病。脉来如物轻
飘,如风吹毛,曰肺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肌肤之状。
经曰∶肺之见证也,善嚏,悲愁欲哭,洒淅寒热,缺盆中痛,肩背痛,脐右少腹胀痛,小便数,溏泄,皮
肤痛及麻木,喘少气,颊上气见。
经曰∶肺主气。
又曰∶诸气皆属于肺。
又曰∶肺藏气,气有余则喘咳上气,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灵枢》曰∶膻中为之气海,膻中者,肺室也。有余则胸面俱赤,不足则少气力,不多言。
丹溪曰∶冷气、滞气、逆气、上气,皆是肺受火邪,气得炎上之化,有升无降,熏蒸清导,甚而转成剧
病,局方例用辛香燥热之剂,是以火济火也。
张子和曰∶诸病皆生于气,诸痛皆因于气。
《回春》云∶风伤气者为疼痛,寒伤气者为战栗,暑伤气者为热闷,湿伤气者为肿满,燥伤气者为闭结。
《入门》曰∶逸则气滞,亦令气结。轻者行动自愈;重者橘皮一物汤。(橘皮一两,洗净,新汲水煎服。)
《直指》云∶七气者,喜、怒、悲、思、忧、惊、恐,或以为寒、热、恚、怒、喜、忧、愁,皆通也。
经曰∶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肺为牝脏,牝者,阴也。
又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
人有七情,病生七气,气结则生痰,痰盛则气愈结,故调气必先豁痰,如七情汤
以半夏主治,而官桂佐之,盖良法也。
太乙真人曰∶少言语,养内气。
象川翁曰∶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荣卫一身,莫大于此。
黄帝问曰∶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
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对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
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
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
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
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
经曰∶气为精神之根蒂。(李东垣曰∶气者,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
又曰∶久卧伤气。
《西山记》曰∶近秽气,触真气,近死气,乱生气。
《正传》曰∶男子属阳,得气易散。女人属阴,遇气多郁。是以男子之气病常少,女人之气病常多。故治
法曰∶女人宜调其血,以耗其气;男子宜调其气,以养其血。
气生于谷
《灵枢》曰∶人受气于谷,谷入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在脉中,卫
有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又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又曰∶气为卫,卫于外。
《正理》曰∶日啖饮食之精,熟者益气,此气生于谷,故气从米。
上气
《灵枢》曰∶邪在肺,则寒热上气,上
气者,呼多吸少,气息促急。
《内经》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
下气
《纲目》曰∶下气属心。
经曰∶夏脉者,心也。心脉不及,下为气泄是也。
又曰∶癫痫劳瘵者,若气下泄不止者必死。此真气竭绝,肠胃腠理闭塞,谷气不能宣通于肠胃之外,故从
肠胃中泄出也。
河间曰∶肠胃郁结,谷气内发而不能宣通于肠胃之外,故善噫而或下气也。
仲景曰∶伤寒阳明病,胃中有燥屎者,必转矢气下之即愈。转矢气,乃气下泄也。
短气
《明理》曰∶短气者,气短而不能相续者是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