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虚火炽炎,烁齿作痛。治之之方,唯有滋阴
降火,兼清阳明之燥热耳。方用加味玉女煎。至风火牙痛之外,治法以蒜瓣一片,研捣如泥,加
入轻粉少许,置于小蛤蜊壳内,放于虎口穴上(在合骨下),令其烧热至极痛时,始去之,顷刻此处肉起一小
泡,用针刺破,流出黄水,牙痛立止,终身不复牙痛。但此必须是牙痛由于风火内热者,否则亦不大效。
\x加味玉女煎\x
生地(二钱) 玄参(一钱) 骨碎补(一钱) 石膏(一钱) 知母(一钱) 寸冬(一钱) 甘草(一钱)
怀牛膝(二钱)



<目录>第四集・治疗法

<篇名>咽喉证治

属性:经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又曰∶二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陈飞霞曰∶盖咽
者胃管,主纳水谷而居后。喉者肺管,主呼吸而居前,为人一身之总要。若胸中郁积热毒,至生风痰,壅滞不散,
发于咽喉。病名虽多,无非热毒,速宜清解,缓则有难救之患。轻则甘桔汤,重则化毒汤。如痘疮咽喉痛者,毒
气上攻也,加减甘桔汤。喉中生疮,不吮乳,化毒汤。小儿为诸骨所哽,骨大难咽者,以鹅毛扫咽吐之,骨小者,
用海上方治之。
\x甘桔汤\x 治小儿膈膜积热致生风痰,而患喉痹用。
粉甘草(二钱) 牙桔梗(一钱) 以净水煎,细细咽之。
\x化毒汤\x 治小儿咽喉证危迫者用。
牙桔梗(一钱) 薄荷(一钱) 荆芥穗(一钱) 炙甘草(一钱) 芒硝(一钱) 山豆根(一钱)
马牙硝(一钱) 硼砂(一钱) 明雄黄(一钱) 镜面砂(一钱)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仍以此药吹喉中。
\x海上方\x 治小儿诸骨所哽用。
金凤花根捣碎,以米醋浓煎,用有嘴瓶盛之,口衔瓶嘴,仰面吸药吞之,其骨即下。吞药勿令沾牙。又或以
玉簪花根亦可,
如上法煎咽。
涂蔚生曰∶喉痛一症,虽多由于风火,然必阴虚之人,始易患此。小儿纵无伐伤肾阴情事,然食积等火烁
阴,亦与伐伤无异。故小儿素患久患喉症者,亦宜兼顾其阴。杨氏咽喉七十二症,无不以六味地黄汤为加减,盖
为此也。至阴虚至极,虚火上犯而作肿痛,有时必须加入桂附少许,以为反佐,立时引火归源,肿消痛止者,
此又不可不知。但桂附须用上等者,方不至误事,此亦不过百分中之一二耳。



<目录>第四集・治疗法

<篇名>五软五硬

属性:小儿生后,有五软五硬之证。乃胎元怯弱,禀受先天阳气不足,不耐寒暑,少为六淫所犯,便尔五软见焉。
五软者,头项软,身体软,口软,肌肉软,手足软,是为五软。然头项软,肝肾病也。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
足,故头项软而无力。手足软,脾胃病也。脾主四肢,脾胃不足,故手软而懒于抬,足软而慵于步也。身体软,
阳衰髓怯,遍身羸弱,而不能强立。口软者,虚舌退场门,而懒于言。肌肉软者,肉少而皮宽,身体虚 之象也。
总之,本于先天不足,宜地黄丸以补肝肾,而所以更重者在胃。盖胃为五脏六腑之化源,宜补中益气汤,升举其
脾气。但得脾胃一旺,则脏气有所禀,诸软之症,其庶几矣。
五硬者,手硬,足硬,腰硬,肉硬,颈硬也。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于胸膈。手心脚心,冰冷
而硬,此阳气不荣四体也,为独阴无阳,难治。若肚筋青急,乃木乘土位,俱宜六君子汤加姜桂、升麻、柴胡,
以补脾平肝。若面青而小腹硬者不治。
\x六味地黄汤\x (见前喘哮方内)
\x补中益气汤\x(见前泄泻方内)
\x六君子汤\x(见前咳嗽方内)。外加干姜、上桂、升麻、柴胡。



<目录>第四集・治疗法

<篇名>丹毒证治

属性:陈飞霞曰∶小儿赤游丹毒,皆由心火内壅,热与血搏,或起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游移上下,其热如
火,痛不可言,赤如丹砂,故名丹毒。自腹出四肢易治,自四肢入腹难治。治丹之法,用辛凉解表,使毒渐消,
方可搽敷。若先不解表,遽用搽敷,必逼毒入腹,以致不救。小儿一岁外者易治,未周岁者难治。然治之得法,
无论大小。予尝治百日内外火丹,从阴囊下起,按法治之,三日后阴囊去一壳而愈。
小儿十种丹毒,如三日不治,攻入肠胃则不救。宜逐一辨认,根据方治之,百不一失。凡治丹毒,俱宜先
服防风升麻汤,以解毒发表,次用瓷锋针去其血,则毒随血而散,至神至捷,百发百中。
\x防风升麻汤\x 治十种丹毒用。
防风(一钱) 升麻(五分) 栀仁(一钱) 麦冬(一钱) 荆芥穗(一钱) 木通(一钱) 干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