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症。而此种之寒症,既已发生,则即宜一律以暑字联系之,贯穿之。不宜于暑字病外,另有其他病名,是何迂之甚
耶?洁古曰∶静而得之为中暑,动而得之为中热。中暑者阴症,中热者阳症。是其欲分暑热为二也。吾谓不如就人
事之安逸;以分中暑之深浅,又安能将暑之炎热而尚分为寒燠者乎?盖好逸恶劳,人之常情,而贪凉避暑,尤夏季人
之常情。然有时能力为之束缚,经济为之压迫,不能不从义任务,此亦事之无可如何耳。如山间之樵叟,田野之农夫,
有时精疲力乏,僵卧桑阴李下,侧息短埂横坡。俄而斜阳直射,炎光透肌,使其欲得片刻之清凉者,一变而为暑气
伤人。此为静而得之,为中暑之义也。若夫执戈以芸苗,荷锄以芟黍,使炎热之光,无可趋避,良好身体,一变而
为暑气伤身。此动而得之,为中热之义也。不然,其深居高堂广厦之中,息卧于电榻汽椅之上,仆外家侍于旁,风扇
置于上,有时而贪凉过甚,偶患寒中腹痛等症,岂亦可谓之中暑者乎?彼炎热之暑,虽欲中之,又乌得而中之乎?
独怪高明有如梦觉,亦尚泥于其说。以暑为阴邪,热为阳邪。其曰中暑也,感地激之气,阴与阴遇,头痛身热,面
垢自汗,与中热异,而小便清利,大便塘泄,呕吐少气,安静好眠,脉则虚怯、较之中热,大相径庭焉。又曰∶暑
必伤气,非黄 不足以益其气;暑必兼湿,非焦术不足以燥湿;暑必积寒,非附子不足以温其寒。然而其所用经
验方,则为 术姜附苓甘扁豆苡仁等药,是即普通人之所谓夏月寒中,而用温暖之法也。其曰中热也,感天炎之气,
阳与阳遇,头痛身热,面垢自汗,与中暑异,而小便赤涩,大便坚硬,胸满气喘,烦躁不得眠,脉则洪数,较之中暑,
殊隔天渊焉。又曰∶热甚发燥,非麦冬不足以清其燥;热甚为毒,非黄连不足以解其毒;热甚涸水,非猪苓不足以
利其水。然而其所用经验之方,则为苓术连甘前仁麦冬猪苓泽泄等药,是即普通人之所谓夏月伤暑,而用清凉之法也。
以吾观之,其曰阴与阴遇,发生头痛身热,便利溏
泄等症,乃人事之贪清凉,而疏衣被之类也。其曰阳与阳遇,发生头痛身热、便赤坚硬等症,方为人事之辛苦,而
中天时之暑热也。非然,则暑字与热,将何以解?中暑之与中寒,又何以异?余今断言之曰∶冬时既不能无火
热名之,而夏时亦即不能无伤寒等病。冬时之火热等病,既可以火热名之,而夏时之伤寒等病,亦可以伤寒名之。
又何必苦拘时令,而分暑为阴暑、阳暑,讳言伤寒也乎。亦又何必分暑为阴邪,热为阳邪,而误会圣意也乎。



<目录>第三集・治疗法

<篇名>伤湿

属性: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曰∶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陈飞霞曰∶是湿之为病,有出于天气者,雨
露是也。有出于地气者,泥水是也。有出于饮食者,酒浆生冷是也。有出于人事者,汗衣卧湿,如小儿澡浴、粪
秽、衣襁不干皆是也。然所因虽异,悉由乎脾气之虚。而辨治之法,其要惟二。一曰湿热,一曰寒湿,尽之矣。
病而发热者,谓之湿热。病而多寒者,谓之寒湿。湿热之治,宜清利,热去湿亦去也。寒湿之治,宜燥宜温,非温
不能燥也。湿热症,其症发热身痛,多燥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脉见洪滑,方是热症。宜清宜利,柴苓汤、
茵陈饮。如果湿热之甚,或元气壮而兼秘结不通者,方可推荡之,《集成》沆瀣丹。寒湿证,为胀满泄泻呕吐,
皆寒湿之病也。凡小儿喜弄冷水,坐卧湿地,其证头痛身重,寒热往来,宜胃苓汤。如兼呕吐,加藿香、砂仁。如
因中湿浮肿者,胃苓汤合五皮饮。如不效,必用温补,俟阳气渐复,如理中汤、八味丸、宜择用之。凡脾虚多病湿。
内因酒曲停滞、嗜瓜果,喜生冷、炙肥甘,以致湿热壅溢,而为病者,此内因也。复有坐卧湿地,雾露阴雨所客,
澡浴为风所闭、泥水为湿所郁于腠理,则发黄也,此湿由外生。
可见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中湿发黄者,茵陈五苓散;不效,六君子汤。燥脾而黄自退。
\x《集成》紫苓汤\x 治中湿恶热如疟。
党参 柴胡 黄芩 半夏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湿一钱) 桂枝(五分)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一钱)
大枣(一枚)
\x《集成》柴瀣丹\x 治小儿一切热症,如胎毒、鹅口、重舌、乳蛾、便结、癣疥、风热等症。
川芎(九钱,酒洗) 大黄(九钱) 黄芩(九钱,酒洗) 黄柏(九钱,酒洗) 黑牵牛(六钱,炒去头末)
薄荷(四钱五分) 滑石(六钱,水飞) 槟榔(七钱半,童便洗晒) 枳壳(四分半,面炒) 连翘(六分,去心)
赤芍(六分,炒)
上为末,蜜丸如芡实大。月内之儿,每服一丸,稍大者二丸。茶汤化服,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