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鹤膝风证也。其证有二∶一本于水
湿之
,然亦有微别∶水湿之痛在一处而不迁,风湿之痛移来移去而无定。二者治法不同,水湿用
蒸膝汤,风湿用散膝汤。
又有泻痢久而成此证者,红肿作痛成脓,用补中益气汤。
小儿患鹤膝风,非必为风寒所痹,多因先天所禀,肾气衰弱,阴寒凝聚于腰膝,现于外
可知
,乃治本之良方也。
\x蒸膝汤\x
生黄 (八两) 金钗石斛(二两) 牛膝(五钱) 苡仁(二两) 肉桂(二钱)
水煎两碗,先服一碗,即拥被而卧,觉身有汗意,再服一碗,两足如火热,任其出汗,
切不可坐起张风,俟汗出到脚底涌泉之穴,始可去被。一剂病减大半,再剂全愈。
\x散膝汤\x
黄 (五两) 防风(三钱) 肉桂(五钱) 茯苓(一两)
水煎服,服后亦拥被卧出汗,汗出愈多,病去愈速。要知邪由汗出,而正自复也。风
湿用薏苡防桑汤亦效。
\x薏苡防桑汤\x
防风(三钱) 桑叶(二两) 陈皮(一钱) 补骨脂(二钱) 苡仁(一两)
水煎服,亦必大汗而愈,只消一剂也。
\x白芷膏\x(存验。)
用鲜白芷酒煎至成膏,瓷瓶收贮,每日取膏二钱,陈酒送服。再取二、三钱涂患处,至
愈乃至

也,故必以大防风汤为主,而兼服白芷膏为尽善之法。
\x大防风汤\x(通用三十五。)
\x补中益气汤\x(通用三十。)
\x六味地黄丸\x(通用四十三。)



<目录>卷三\膝部证治(计四证)

<篇名>痈疽就简

属性:在膝盖下左右两旁空陷中,隐隐疼痛是也。如风胜其痛则走注不定,寒胜则痛如锥刺,
湿胜
俱主以大防风汤治之,外用蒜捣烂摊患处,以艾铺蒜上灸之,蒜坏再易,皮肤倘破不妨。此
证日久失治,即渐成鹤膝风。
一、有因秋夏露卧,为寒所袭,怫热内作,而搏于肢节,痛彻于骨,遇寒尤甚,以热熨
之则稍减者,亦主以大防风汤。
\x大防风汤\x(通用三十五。)



<目录>卷三\膝部证治(计四证)

<篇名>痈疽就简

属性:生委中折纹两梢,肿如高埂更似鱼形,色紫作痛,由血热猝遇外寒,稽留滞结而成。外
用砭法,向肿硬上砭去恶血,用大黄、硫黄等分,共研细末,香油调敷即愈。



<目录>卷三\膝部证治(计四证)

<篇名>痈疽就简

属性:此证传为怪病,多生两膝或生两肘,肿类人形,眉目口鼻皆全。本草云,疮口能食,诸
药无
积冤谴所致,须清心告解。据所治之方,辛热疏散之品,抑或因风寒温三气凝结之所化,未
必尽由冤谴之所致也。其方未详,故不录载。(谨按未详之方,即流气饮及大苦参丸,见《
外科金鉴》。兹附于后∶流气饮,人参、制浓朴、桔梗、防风、紫苏、盐水炒黄 、麸炒枳
壳、当归、酒炒白芍、肉桂、乌药、甘草、川芎、木香、白芷、槟榔引加生姜。大苦参丸,
苦参、蔓荆子、赤苓、山药、白芷、荆芥、防风、白附子、川芎、生山栀、首乌、皂角、白
蒺藜、泡川乌、黄 、赤芍、独活、羌活,炮草乌细末面粘丸。



<目录>卷三\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篇名>筋脉

属性:详见后足部筋脉中。



<目录>卷三\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篇名>痈疽就简

属性:三里发,生膝下三寸外侧前廉两肋间,初肿,形如牛眼,拘急冷痛,其色青黑,溃出紫
血稀
,胫骨与足后跟骨相接处,初如核桃,其硬如物打磕 之状。附骨疽,生内踝骨之上三寸,
系三阴交穴,溃难收敛。夹棍疽,生足踝近腕之处,在外踝者名脚拐毒,在内踝者名走缓,

起红白治法。以上诸证,凡初起色赤,高肿热痛者,用仙方活命饮、醒消丸、以解壅毒。溃
后用生料补中益气汤加川芎、白芷、银花、赤芍煎汤服,或与六味地黄汤早晚轮服,至愈乃

惟大防风汤最妙。或与小金丹并进尤妙。其外敷贴药,俱按阳痈阴疽侧例治法。



<目录>卷三\胫部证治(计十一证)

<篇名>痈疽就简

属性:生小腿肚,高肿 赤,此肉紧筋横一身用力之处,最痛难忍。外用蓖麻拔毒法扎上,(
孕妇
刀,须用药咬溃,庶无伤筋缩脚之虞。贴洞天膏,服内托散加乳香、没药数剂收功。若患色
白者,则按阴疽则例治法,忌用前药并扎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