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黄 (六两用淡盐水润饭上蒸) 粉草(一两半生半炙)
上为末,每服二钱,侵晨日午,白汤调下。不应,作大剂,水煎服。古人号黄 为羊
肉,可见其能补也。
\x愚按∶\x忍冬丸,解热毒消渴之药也。六一汤,补气虚作渴之药,用之无有不验。



<目录>卷下

<篇名>论痈疽口干作渴症不同第四十九

属性:李氏云∶痈疽已安之后,或未安之际,口舌燥黄如鸡内金者,乃肾水枯竭,心火上炎,
此症最恶。古人云,玉华池竭七朝亡。若误投以丹药,祸在反掌,急用加减八味丸,桑枝煎五味
子汤,以滋补之。
\x愚按∶\x前症若不慎房事,亏损真阴,而虚火上炎,亦多患此。若发热作渴,或口舌生
疮,或小便频数,或茎中作痛,亦宜用前药(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x桑枝方\x 大治口渴。取嫩桑枝细切一升炒,以水三升煎一升,日服五七剂,更多尤妙。
抱朴子云∶疗风痹干燥,臂痛香港脚,四肢拘挛,上气眩晕。久服补肺消食,利小便,轻身聪
明,令人光泽,其功不能尽述。
\x愚按∶\x桑枝补血气,生津液,轻身明目,补肺肾之良剂也。
\x五味子汤\x 治肾水枯涸,口燥舌干。
五味子(一两) 黄 (炒三两) 人参(二两) 麦门冬(一两) 粉草(炙五钱)
上每服五钱,水煎,日夜服五七剂。
\x愚按∶\x前药乃六一散、生脉散之复方,滋化源之良剂,若肾水既涸,虚火上炎,而口燥
作渴者,须佐以加减八味丸(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目录>卷下

<篇名>论痈疽发热属肾虚第五十

属性:李氏曰∶一发背之热,未有不自肾虚而得之者,必须五更服加减八味丸。
愚按∶前论诚为启发后人,垂惠永久。盖发背脑疽,皆由肾经湿热,虚火上炎,中传恶
症;若非加减八味丸滋肾水以制心火,补中益气以生化源,欲望其生,难矣。启玄子云∶大
寒而甚,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当助其心。大热而甚,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益其肾。夫
寒之不寒,责其无水,热之不热,责其无火;热之不久,责心之虚,寒之不久,责水之少。
窃谓无火者,当用八味丸以益其心;无水者,当用六味丸以滋其肾(治验见前四十二论)。



<目录>卷下

<篇名>论痈疽将安当补气血第五十一

属性:李氏云∶疽疾将安,每日当服十全大补汤,以补气血,宜与排脓内补十宣散相间服。
\x愚按∶\x前云溃疡属气血俱虚,固在所当补;若患肿疡而气血虚弱者,尤宜预补,否则虽
溃而不敛矣。凡大病之后,气血未复,多致再发;若不调补,必变为他症而危。成误以为疮
毒复发,反行攻伐,速其不起,深可为戒也(详见附录用药关键)。



<目录>卷下

<篇名>论痈疽服药快捷方式第五十二

属性:李氏云∶凡患疮疽而肾脉虚者,急服补药。尚恐有误,如鹿茸、附子之药,是犹抱薪救
火,反益其势,而平补之药,亦难奏功。有一贵人,苦疽,诸药无效。愚谓服山药丸,于五
更初,物欲未接之际,肾门未开之时,如法服三日,脉症平复。若肾经沉寒痼冷,鹿茸、附
子之药,斯可用矣。
\x愚按∶\x前方诚有回生之功,治法见前论。
\x加味十全汤\x 治痈疽溃后,补气血,进饮食。
人参 黄 (盐水炒) 熟地黄(自制) 当归身(酒洗) 茯苓(各一钱) 川芎(七分)
粉草(五分) 桂心(三分) 橘红(一钱) 乌药(五分) 白芍药(一钱) 白术(炒一钱五分)
五味子(五分)
上水煎服。
\x愚按∶\x前方若肿疡溃疡、气血虚弱者,用之有效。更审经络时令尤善。
\x人参内补散\x
芍药(炒) 黄芩(炒) 茯苓(各一两) 粉草(炙一两) 桂心 人参(各一两) 麦门冬
当归(酒浸炒) 熟地黄(自制) 木香(各二两)
上每服五钱,姜枣水煎。
\x愚按∶\x前方若气血虚弱,固宜用之,但黄芩泻肺,麦门寒中,木香行气,须有是病而后
用是药可也。
\x神效托里散\x 治一切痈疽发背肠痈。
忍冬叶 黄 (盐水炙) 当归(各五钱) 粉草(二钱)
上酒煎服, 敷患处。
\x愚按∶\x前方乃托里消毒之良剂也。若欲发表攻里,各有主方。
\x排脓内补十宣散\x (一名十奇散,一名内补散,治疮伤未成速散,已成速溃,脓毒自去,
其效如神。)
人参 当归 粉甘草(炒) 川芎 黄 (盐水炒各二两) 防风 浓朴(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