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 连翘(各一钱) 锉。作一服。姜三片。
水二盏煎。一黄门腮赤肿痛。此胃经风热上攻。以犀角升麻汤(三八)二剂而平。
又一大理患此。用前汤为人所惑。谓汤内白附子性温故也。另用荆防败毒散愈盛。后用
此汤尚去白附子。不应。再用全方。三剂而愈。
本草云。白附子。味甘辛。气温。无毒。主面上百病。及一切风疮。乃风热之主药。经
曰。有是病。用是药。苟不用主病之药。安得而愈。
一人腮颊肿 至于牙龈。右关脉数。此胃经风热上攻也。治以犀角升麻汤(三八)而消。



<目录>卷三

<篇名>瘰一百一

属性:肿痛脉浮数者。祛风清热。
脉涩者。补血为主。
脉弱者。补气为主。
肿硬不溃者。补血气为主。
郁抑所致者。解郁结。调气血。
溃后不敛者。属气血俱虚。宜大补。
虚劳所致者。补之。
因有核而不敛者。腐而补之。
脉实而不敛。或不消者。下之。
瘰 者。结核是也。或在耳后。耳前。或在耳下。连及颐颔。或在颈下。连缺盆。皆谓
之瘰 。或在胸及胸之侧。或在两胁。皆谓之马刀。手足少阳主之。
瘰 必起于少阳一经。不守禁忌。延及阳明。大抵食物之浓。郁气之积。曰毒。曰风。
。皆此三端。拓引变换。须分虚实。实者易治。虚者可虑。以其属胆经。主决断。有相火。
且气多血少。妇人见此。若月经不调。寒热变生。稍久转为潮热。危矣。自非断欲。神仙不
救苦化坚汤 瘰 。马刀。挟瘿。从耳下。或耳后。下颈至肩。或入缺盆。乃手足少阳经
分。其在颏下或颊车。乃足阳明经分。受心脾之邪而作。宜将二症合而治之。
升麻(一钱) 葛根(半钱) 真漏芦 三味俱足。阳明本经药。连翘(一钱。能散诸血。
聚疮之神药。十二经疮药不可无。) 归身(三分) 熟 (二分) 牡丹皮(三分。去肠胃中留
血、滞血、三味。诸经中和血、生血、凉血药也) 黄 (一钱。枯皮毛。实腠理。补表之元
气。 反活血脉、生血。亦疮家圣药。) 白芍药(三分。味酸气寒。补中益肺。气散而不收
。故用酸寒以收散气。腹痛必用。夏月倍之。冬寒下用酸寒故也。又治腹中不和。) 肉
桂(三分。大辛热。能散结积疮症。属阳。须少用之。寒因热用也。又寒覆其疮。以大辛热
消浮冻之气。或躁烦者去之。) 麦芽(一钱。治腹中缩急。兼能消食神胃。) 柴胡(八分。
说同连翘) 鼠粘子(当肿不用。若当马刀挟瘿。不在少阳经矣。去此二味。) 羌活(一钱)
独活(半钱。) 防风(半钱。三味乃手足太阳经药。脊痛项强。不可回顾。腰似拆。项似拔
者用之。或只用防风一味亦可。疮在膈以上。虽为手足太阳经症。亦当用之。为能散结。去
上部风病。身拘急者。风也。诸疮见此症亦用。) 曲末(炒黄二分。为消化食。) 昆布(二
分。味大咸酸。能 坚。疮坚硬者用之。) 黄连(去毛三分。治烦闷。) 广术(三分。煨。
)三棱(二分。煨。坚者削之。疮坚硬甚者用之。不甚勿用。) 人参(三分。补肺气。如气
短气喘。气不调加之。) 浓朴(姜制一钱二分。腹时见胀加之。) 益智仁(二分。唾多者胃
不和也。或吐沫吐食。胃上寒者加之。) 黄柏(炒三分。有热或脚膝无力。加之。或燥烦欲
去衣者。肾中伏火者。亦加之。) 甘草(炙五分。或二分。调中益胃。泄火和诸药。分两不
定者。疮宜泻营气。而甘入脾胃。生湿助疮邪故也。)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作饼子。日干。捣如米粒。每服二钱。或三钱。白汤下。量病
人虚实。无令药多。妨其饮食。此治之大法也。
如在少阳经分。为马刀、挟瘿者。去独活、漏芦、升麻、葛根。加瞿麦。(三分)
顺加橘皮甚者加木香。(少许)人素气弱。若病来气盛不短促者。不可拘其平素。只作气盛治
之。而从病变之权。邪在上焦加黄芩。(一半酒制。一半生用。)在中焦加黄连。(一半酒制
。一半生用。)在下焦加黄柏、知母、防己。皆酒制选用之、大便不通。滋其邪盛。急加酒
大黄以利之。
如血燥不行。加桃仁、酒大黄。如风结燥不行。加麻仁、大黄。风涩不行。加煨皂角仁
艽、大黄。如脉涩觉身气滞不行。加郁李仁、大黄、以除气燥。如阴寒秘结不行。以局方半
硫丸。或加附子、干姜。冰冷与之。
大抵诸病素气弱者。当去苦寒之药。多加参、 、甘草之类。泄火而补元气。少佐寒
散肿溃坚汤 治马刀坚硬如石。在耳下至缺盆。或肩上。或胁下。皆手足少阳经分。
或颏。或颊车。坚硬如石。在足阳明经分。或二经疮已破。流脓。并皆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