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用加减八味丸。诸医大笑。云此能止渴。我辈
不复业医矣。皆用木瓜、乌梅、紫苏、参、苓、百药煎等剂而渴愈甚。不得已用此药。三日
渴止。其疾本以肾水枯竭。心火上炎。是以生渴。此药生水降火为最。患者鉴之。
附子气味劲悍。有回阳之功。命门火衰。非此不补。性虽有毒。但炮制有法。或用甘草
、防风同炒。或童便久浸以去其毒。复与地黄等味同用。以制其热。润其燥。缓其急。假其
克捷之功。而驾驭其剽悍之势。则虽久服亦无害也。观东垣八味丸论。则较然矣。
精要曰。疽向安后发渴。与加减八味丸。
丹溪曰。夫当此时气血两虚。当用参 补气。归、 补血。渴当自止。何必泽泻、茯苓
佐以肉桂以导水耶。若忍冬丸。黄 六一汤。亦为切当。忍冬养血。黄 补气。渴何由作。
(机)按丹溪所言



<目录>卷一

<篇名>疮疡呕逆三十三

属性:精要云。有二证。一谓初发。不曾得内托散。伏热在心。一谓气虚。脾气不正。其伏热
在心者。与内托散。气虚者。宜嘉禾散。有寒热。宜正气散。兼与山药丸以补肾。
丹溪曰。诸逆冲上呕哕。皆属于火。托里散性凉。固有降火之理。若嘉禾散徒温暖以助
。山药丸补肾以壮下焦之阴。粗为近理。然治呕须分先后。肿疡时当作毒瓦斯上攻治之。溃疡
后当作阴虚补之。若年老因疽溃后呕不食者。宜参 白术膏佐使药。随时随证加减。亦用独
参汤而愈者。山药丸缓急未易治。○河间谓病疮呕逆。湿气侵于胃也。药中宜倍加白术。海
云。吐者有物无声。乃血病也。哕者无物有声。乃气病也。呕者有声有物。气血俱病也。仲
景曰。呕家虽有阳明证。勿下之。咳逆者。火自下冲上胃口而作声也。病后胃虚所致。阴大
虚也。病而至此多危。善于治者。岂可泛言呕吐无分别耶。
热盛脉数。精要与漏芦汤。单煎大黄汤等。若不甚热。脉缓弱。只投五香连翘汤。
丹溪曰。热盛脉数。若肿疡时脏腑秘而体实者。犹可与也。若溃疡脓血出多。热盛脉数
。去死为近。岂可下乎。缓弱之脉。古人皆以为邪毒已散。五香之飞走升散。其可用乎。



<目录>卷一

<篇名>疮肿寒热用药法三十四

属性:尝见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何也。假如心实生热者。当益其肾。
滋。热自除。肾虚生寒者。当补其心。心火降。寒自退。此所谓寒之而热取之阴。热之而寒
者取之阳也。又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要在通其理类而已。又闻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盖治
寒以热。必凉而行之。治热以寒。必温而行之。此亦欲其调和也。其间有正有权者。盖病有
微有甚。微者逆治。理之正也。甚者从治。理之权也。



<目录>卷一

<篇名>疮疡面赤不得攻下三十五

属性:疮疡及诸病面赤。虽伏大热。禁不得攻里。为阳气怫郁。邪气在经。宜发表以去之。故
郁则发之。虽大便数日不去。宜多攻其表以发散阳气。少加润燥之药。若见风脉风证。只可
用发表风药。便可以通利也。若只干燥秘涩。只宜润之不可。(注∶“可”下疑有脱。)



<目录>卷一

<篇名>论疮疡发寒热或汗三十六

属性:疮疡发寒热。多汗。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连日作。又有或间日作。必先呕痰。
寒热。寒热解。大汗出。精要言以上之证。不可专以为热。亦有气虚而得。亦有因怒而得。
或先感寒邪。脾气不正而然者。
丹溪曰。因气虚者。当以补气药补之。因怒者当以顺气药和之。脾气不正者。当以脾药
之。今用不换金正气散。悉是温散泄卫之药。欲以一两人参。收拾十四两之泄卫可乎。若用
于肿疡时感寒邪者。犹或庶几。彼气虚者。因怒者。脾气不正者。此方能兼治乎。抑不知其
用于肿疡耶。溃疡耶。



<目录>卷一

<篇名>论疽疾咽喉口舌生疮三十七

属性:凡疽疾咽喉口舌生疮。精要归罪不得内托。以致热毒冲心。
一贵人病此。与琥珀犀角膏。一日而安。
丹溪曰。肿疡用之。尚为近理。若溃疡后用之。彼犀角之升散。宁不助邪致虚以速其死
后有犀角散以大黄佐黄 。用黄 则知为虚矣。用大黄又似疑其有实热。夫疮脓体虚。纵有
旧热。将自渐因脓血而消。何必以峻冷利动脏腑。若在秋冬。何异刀剑。



<目录>卷一

<篇名>论疮疡食肉三十八

属性:东垣曰。疮疡食肉。乃自弃也。疮疡乃营气而作。今反补之。自弃何异。虽用药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