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减半。以箸搅打千百下如糊。取面上 稠者。用鹅翎蘸扫伤处。
一用鸡子清一钟。香油半钟。箸打千百下扫之。一用锻石末。生桐油调敷。
莱菔膏
治未溃。红肿热痛者。
鲜萝卜英杵烂罨之。肿消痛止。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冻疮者。由寒极气凝。血滞肌死而成也。甚则手足耳鼻受冷。至不知痛痒者。宜置温处。以绵浓裹之。或 用热手熨之。切忌火烘汤泡。犯之则肉死。至春月必落。宜服内托之药。以助阳气。则腐肉自溃。良肉自 生。外用莹珠等膏生肌敛口。如骨脱筋连者。急剪去筋。否则浸淫好肉难医。冻耳成疮。生姜自然汁煎 膏涂之。冻足疮肿。麦草连根叶煎汤洗之。每逢冬月。原冻处即发者。独胜膏搽之晒之。庶不再发。
独胜膏
遇冬月冻处即发者。
于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日。用独头蒜杵烂。日中晒热。涂于冻发之处。即于日中晒干。忌见汤水。如 式三次。永不再发。
灵异膏
治冻疮、汤火疮、杖疮、多年恶疮。
郁金(三两) 生地(二两) 粉草(一两) 猪脂油(一斤)
浸七日。 药枯滤去渣。入黄蜡四两。溶化成膏。浸水内久之。任用。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哽喉者为误吞针铁诸刺诸骨。哽于咽喉也。微者用薤白煮半熟以线扎之。手执线头。将薤白入口微 嚼咽之。度薤过哽处。便牵薤出。而哽亦随薤出矣。或用乱麻筋一团。搓龙眼大。以线穿系。留线头在外。
汤湿急吞下咽。顷刻扯出。其针头必刺入麻中同出。如不中即再吞再扯。以出为度。
乌龙针
治骨哽于咽下。难出者。
用铁线。烧软双头虚。用黄蜡作丸龙眼大。裹铁线头上。外用丝绵裹之。推入喉内哽骨处。其骨自下 矣不下再推。
误吞铜物者。多食荸荠。化坚为软。误吞铁骨等物。肠中不能转送觉坠者。多食青菜、猪脂。自然送入大 肠。从粪同出。再诸骨哽喉。用玉簪花根八钱。各随所犯之肉为引。煎汤服之。转出乃愈。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诸刺入肉。外伤之症也。软而浅者。以针头拨出则愈。硬而深者。捣蝼蛄涂之。少时即出。如刺已出而仍 痛者。亦以蝼蛄涂之愈。或以蓖麻子仁捣如糊。先以绢衬伤处。次罨之。觉刺出。即去之。一少加新羯羊 粪和敷。
桂蜡丸
桂心为末。溶黄蜡为丸。置丸于伤处。搭湿纸三五层。火 药化。刺即出矣。
大牙散
生象牙末。水调敷之。立出。
刺入喉者。水调。徐徐呷之。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人齿之食物。无不 烂下咽。由炙爆之毒。无不侵袭之也。故受其伤。则肿痛臭烂。异于平常者。感牙之 毒也。初咬时用热童便浸伤处。洗去牙黄污血。贴蟾酥饼。以膏盖之。出微脓渐愈。如失治。则烂痛发胖。
仍用小便浸洗。次用油纸捻点火。于伤处熏之。良久。插蟾酥条。膏盖。俟肿消时。用葱白二两。粉草五钱。
水煎日洗一次。换红黑二膏完口。
金箔膏
贴咬伤。
四两猪脂二两占。藤黄半两釜中煎。(占黄蜡也)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犬之风也。由感肃杀之气而成。如心受之则舌出。肝受之则目 。脾受之则流涎。肺受之则音哑。肾受 之则尾拖。此五脏之受毒也。故经其啮。必致伤人。初被咬时。即服救生散。逐血片从小便中出。忌诸口 味。麻物赤豆等。百日乃安。迟则毒大而小便难出。必攻脏腑。久则腹胀攻急。人声若犬。
眼神露白者。不治。有愈后复犯前禁。触之仍死。
救生散
治犬伤。
生斑蝥(七个去头翅足) 杭粉(一钱)
同研为末。空心温酒调服。一时许。小便行。出血片白脂。乃恶物也。如便痛。煎甘草汤饮之。自利。如毒 未尽。次早再一服。以小便清白。方为毒尽。
一法。看其人顶中必有红发一根。急须拔去。以追风散敷之。前救生散服之。
追风如圣散
敷风犬咬处。以拔其毒。
细辛 防风 川乌 薄荷 草乌 川芎 白芷 苍术(各一两) 雄黄(四钱)
共为末。温酒调敷伤处。纸盖之扎之。日换二次。
风犬咬伤。用灯心一把。黑豆一合。水煎豆熟。取汤调救生散服。外以炒穿山甲、斑蝥等分。艾和为炷。黄 豆大。隔蒜灸之。此一贯子秘法也。灸毕。用漱口水洗净。以玉贞散敷之。不发无脓。(见破伤风)
一用番木鳖一个。水磨服之。
风犬咬伤。久而复发者。雄黄(二钱) 麝香(二分)为末。酒调灌之。得睡勿惊。任其自醒。利下恶物。再 进一服。验。
【目录】卷四\不分部位小疵【篇名】无名肿毒属性:黄石公云。禽之制在气。如人汗粉犀、蟹黄破漆、蛇胆宁蛙、马骨驱虫之类是也。何则。以其所不胜及其 所畏者治之耳。如马咬伤。用原打马的皮鞭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