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凉膏调敷。已成。胀痛者针之。如攻利不应者托之。外用神灯照照之。磨蟾酥锭涂之。其 坚硬渐腐。俟有脓时。用珍珠散倍冰片。以猪脊髓调敷。因阴虚湿热下注者。则脉数细而虚。肛门内 结肿。刺痛如锥。大便虚闭。小便淋涩。寒热痰嗽。遇夜尤甚。此为内发。难医。治宜四物汤加知母、黄柏、天 花粉、甘草。兼六味地黄丸调之。五灰散托之。俟脓出。方安。因性急或兼补术。大热而成者。必痛连小 腹。二便乖违。串蚀肛门。大孔无禁。食减作渴。因虚劳久嗽而得者。必肛门结肿如粟。破而成漏。沥尽 气血而亡。此二症乃内伤所致。非药能疗。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下部后属性:
一煎散
脏毒初起肿痛。服之立消。
当归尾 皂角刺 桃仁泥 穿山甲(炒) 甘草(各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枳壳 槟榔 乌药 白芷 天花粉 赤芍 生地(各一钱) 红花(五分) 玄明粉 大黄(各三钱)
用水二钟。浸一宿。次早煎一滚。空心服之。俟行三四次。以薄粥补之。
五灰散
脏毒肿痛。生于肛门内者。
蜈蚣 穿山甲 生鹿角 血管鹅毛 血余(各 存性各研末各等分和匀)
每服五钱。空心。用黄酒调服。
灸脏毒及肠风下血不止秘法 令患者平立。量脊骨前与脐平处。是穴于脊椎上灸七壮。如年深者 更于椎上两旁各开一寸。各灸七壮。除根。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下部后属性:
贵金丸
卫生散 金黄散 神灯照 蟾酥饼 珍珠散 六味地黄丸(俱见首卷)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下部后属性:谷道生疮久不愈者。内用甘草节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生蜜酒调服。外以鸡内金 存性。为末掺之。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下部后属性:痔漏之症。虽疡医之事。而鄙谈之。然择疾而疗。岂仁者之用心乎。予阅内经。惟云。因而饱食。经脉横解。
肠癖为痔。盖为饱食则伤脾土。脾土伤则不能荣养肺金。肺金失养。则肝木无制。而生心火。侮肺金克 脾土。于是克所胜而侮所不胜也。然饱食而成此症者。必有其因。其因惟何。盖因饱食之后。或暴怒。或 努力。或枯坐。或酒色。妇人或产难。小儿或夜啼等因。致使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流注肛门而成此痔矣。
如其肿者湿也。痛者火也。痒者风也。闭结者燥也。惟宜随其胜者以抑之。乃其治也。第恐学人未得其 详。附以专科赵真子家传的本。再附己意于后。稍补缺略云尔。
【目录】卷二\分治部上(痈疽)
【篇名】下部后属性:
脏痈痔
肛门肿如馒头。两边合紧。外坚而内溃。脓水常流。此终身之疾。治之无益。
锁肛痔
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匾。时流臭水。此无治法。
番花痔
肛门四边番出如碗大。肉紫黑。痛流血水。服凉血解毒之药。药水洗之。药线扎之。根未尽者。
万忆膏敷三四次。除根。内服犀角地黄丸一料。永不再发。
莲花痔
状如莲花。层层叠起。有细孔。痒痛出脓水。数如圣散七八次。至痔紫黑色住药。待七八日。其 痔自落。敷粉霜一次。去根。服槐角地榆丸。以去内毒。
重叠痔
生骑缝中间。层层叠起。干燥无水。只痒而不肿痛。搽如圣散日三四次。七日痔落。不须服药。
钩肠痔
肛门内外有痔。折缝破烂。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者。服养生丹。外用熏洗。每夜塞龙 麝丸一丸于谷道内。一月收功。
悬胆痔
生于脏内。悬于肛外。时流脓水。便痛出血。先枯去痔。不须收口。服血竭内消丸。
内外痔
肛门内外皆有。遇大便即出血疼痛。用熊胆冰片膏日搽三四次。用后方熏洗。
内痔
在肛门之里。大解则出血如箭。便毕用手按。良久方入。服番肛散。塞换痔散。即番出洗净。敷如 圣散五七次。其痔紫黑色自落。换收口药收口。服收肛散即入。或番出时用药线扎之亦佳。服槐角 苦参丸。或凉血地黄丸。前法治之。其大便有七八日难解。须少用饮食。先与患者帮助。免惑。
血箭痔
与内痔同。但无痛痒为异耳。若大解则鲜血如箭。不问粪前粪后。宜灸承山穴。内服 皮象 龙丸。
气壮痔
肛门侧边有形无痔。遇劳苦气怒酒色则发。发则肿胀。形若核桃。坚硬如石。俟气消毒散。则 平复如初。惟戒气怒。不须医治。
沿肛痔
周遭皆有。痛痒出水。搽二仙丹一二次。化为黄水。用槐花、朴硝。煎汤洗之。服凉血解毒丸三 四帖。或清金丸半斤。则毒尽根除。
杨梅痔
亦周遭皆有。形似杨梅。只痒不痛。干燥无脓。此梅毒将发之候也。先服如圣散一剂。次服托 里解毒汤十余剂。外搽射粪丹三四次。自愈。
子母痔
两边相对。或大或小。时肿时疼。头大根小。敷二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