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各一钱) 大黄(一钱五分) 芒硝(五分) 甘草(七分)
栝蒌(连皮子锯切三钱)
用水一钟。煎七分服。未利。再服。
\x托里荣卫汤\x 治小儿疮毒。外无 肿。内亦便利调和。知邪在经也。
黄 (炒一钱) 红花(一钱) 苍术(米泔炒) 柴胡 连翘 羌活 防风 归身 甘草(炙)
黄芩 人参(各一钱) 桂枝(七分)
用水一钟。酒半钟。煎八分服。
\x四时洗恶疮法\x
春用柳条、荆芥。夏用枣叶、槐枝。秋用苦参。冬亦苦参。随儿大小。量用三二两。煎汤洗之。



<目录>卷四\小儿部

<篇名>垂痈(附重舌重重齿)

属性:垂痈。小儿初生五七日间。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如悬痈。以绵裹长针。留锋粟许。刺出青赤黄
汁。一刺止。如未消。次日又刺。三刺自消。刺后用盐汤洗之。掺一字散。甚者服金朱散。如生于舌下者为
重舌。生于颊里及上 者为重 。生齿断者名重齿。皆刺敷如前。
\x一字散\x 治垂痈、重舌、重 、重齿。
朱砂 硼砂(各五分) 朴硝 冰片(各一字)
上为末。用蜜少许。调刷口内。
\x金朱散\x 治胎惊壮热。伤寒伏热。上焦虚热。及重舌赤眼。口鼻生疮等症。
天竺黄 马牙硝 甘草(炙各五钱) 郁金(五钱水煮) 蝉蜕(十四个洗去土) 朱砂(五分) 麝香(少
许)
上为末。每服三五分。蜜汤调下。



<目录>卷四\小儿部

<篇名>胎风

属性:胎风者。小儿初生身如汤泼火伤之状。由孕母浓味太过所致。令母服清胃散、逍遥散。清其气。或婴儿
亦饮少许。 赤发热者。胃火也。用石膏粉敷。不 赤者。胎母脾虚也。粳米粉敷之。儿大者。由脏热内蒸。
湿气外袭所致。则名玉烂疮也。宜金黄散蜜水调敷。
\x逍遥散\x(见瘰 门) \x清胃散\x(见胎前疮疡)



<目录>卷四\小儿部

<篇名>胎赤

属性:胎赤者。初生月里。肌肤忽然发赤如丹。由胎热所致。宜清母热。外以蓝叶末涂之。与赤游丹门参考。
又。初生浴儿。洗目不净。则眼边赤烂。至长不瘥。亦名胎赤。宜二金散洗之。
\x二金散\x 治胎赤眼。
黄连 黄柏(等分为粗末乳浸一宿焙干)
每用少许。绵裹。用荆芥汤浸。时时洗之。



<目录>卷四\小儿部

<篇名>胎瘤

属性:胎瘤者。初生头背胸乳间。肿起如梅如李如馒头者。乃胎中瘀滞也。候盈月外。方可刺之。出赤汁而安
内服五福化毒丹。



<目录>卷四\小儿部

<篇名>脐疮、脐突

属性:脐疮因水湿伤脐所致。久不愈则发搐。由风邪外袭也。恐变风痫。用干虾蟆烧灰敷之。或加枯矾。或再
加龙骨。或旧绵烧灰当头末等分。加麝香少许掺之。
脐突者。肿赤虚大也。由胎母失养。儿受积热所致。宜调其母。清其热。不必敷治。恐反为害。如旬日外。忽
肿如吹。不赤。捻动微响。或惊悸作啼者。宜白芍药汤加薏苡仁。外以外消散敷之。
\x白芍药汤\x 治脐突及冷疝腹疼。
白芍药(一两) 泽泻(五钱) 甘草(一钱二分) 薄桂(去粗皮三钱为粗末)
每服二钱。水一钟。煎六分。空心服。脐下痛加钩藤、生姜、食盐。
\x外消散\x 治脐突叫啼。及感湿热。阴器肤囊浮肿者。
大黄 牡蛎(各五钱) 朴硝(二钱)
为末。用田螺洗净。再以清水半碗养之。过宿。取水调药涂之。其螺仍放水中。勿害方效。
阴器肤囊肿者。车前子煎汤。候冷调敷。



<目录>卷四\小儿部

<篇名>阴肿

属性:阴肿者为阴囊肿大也。古谓之脱囊。由久坐阴湿之地。为风寒所袭也。间有怒叫气闭。结聚于下者。桃
仁丸主之若寒气客于厥阴少阴者则阴囊肿痛腹痛冷汗。引缩二子入腹。痛止方出。谓之内吊,乌梅
散、匀气散主之。有阴茎全缩不见。或不缩而阴囊肿大光亮。不燥不疼者。肝肾气虚也。橘核煎汤。调匀
气散主之。囊肿及四肢俱肿。二便不利者。膀胱蕴热。风热相乘也。三白散主之。女儿阴户肿胀者。心热
相传也。木通散、导赤散。或五苓散、用薏苡仁、车前子煎汤调服。俱外敷立消散。
\x桃仁丸\x 治坐感阴湿。或因怒气闭。
桃仁(七钱五分去皮尖麸炒微黄) 丹皮 白蒺藜(微炒去刺) 桂心(各五钱) 牵牛(头末二钱五分)
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黄酒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