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心 破故纸 黑干姜 缩砂 仙茅 沉香
(凉)黄柏 知母 丹皮 天门冬 地骨皮 山栀 玄参 竹沥
(引经)独活 肉桂 牛膝 盐 酒
\x足太阳膀胱经\x
(补)龙骨 续断 益智仁 橘核
(泻)猪苓 泽泻 滑石 车前子 木通 瞿麦 茯苓
(温)茴香 乌药 沉香 山茱萸 桂枝 麻黄 缩砂
(凉)胆草 石莲子 防风 羌活 蔓荆子 茵陈 葶苈 大黄 黄柏 石膏
(引经) 本 羌活 黄柏
\x手少阳三焦经\x
(补)人参 黄 白术 藿香
(泻)柴胡 枳壳 枳实 青皮 山慈菇
(温)大附子 浓朴 干姜 沉香
(凉)连翘 滑石 胆草 地骨皮
(引经)柴胡 川芎 青皮
\x散品\x 凡药之性轻虚者。诸脏腑皆能发散。是以不属经络也。
羌活 独活 升麻 防风 荆芥 细辛 本 麻黄 秦艽 防己 牛蒡子 香薷 夏枯草 山豆根
五灵脂 射干 青蒿 葱白头 漏芦 蝉蜕
\x走品\x 凡药之体重浊者。诸脏腑皆能走泻。是以不属经络也。
川乌 草乌 三棱 莪术 威灵仙 穿山甲 葶苈 海藻 昆布 五加皮 抚芎 常山 青黛 巴豆
益母草 桑寄生



<目录>卷一\总论部

<篇名>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疽之发也。所患者惟内攻与外溃耳。盖毒不能外发。势必内攻。急宜护膜以托里。不能中出。势必旁溃。
必外兼针灸等法以提其毒。此外科之首务也。



<目录>卷一\总论部

<篇名>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夫用针者。譬之救火。火在屋下。必穴其顶。不尔则延亵尽焚之矣。故曰。毒瓦斯中隔。内外不通。不行针灸。
药无全功。又曰。血实者决之。先诊其脉。紧而数者。其脓未成。紧去但数者。其脓已成。若脓未成而用针。
气血已泻。脓反难成。脓已成而不针。溃坏愈深。疮口难敛。次、轻按热痛者。脓浅而稠。重按微痛者。脓深
而稀。按之不痛俱硬者。瘀血也。俱软者。湿水也。再、按之陷而不起者。脓未成。按之软随手而起者。脓已
成。按之四畔俱软者。脓大成矣。
\x手法\x 针锋宜随经络之横竖。不则难于收口。部位宜下取。便于出脓。肿高而软者。在肌肉。针四五分。
肿下而坚者。在筋脉。针六七分。肿平肉色不变者。附于骨也。针寸许。毒生背腹肋胁等处。宜扁针斜入。
以防透膜之害。入针在好肉之处。则磁实而难进。针至脓溃之处。则虚软而无阻。针既透脓。即视针口。
必有脓意如珠。斯时也。欲大开口。则将针斜出。欲小其口。则将针直出。所谓迎而夺之。顺而取之也。随
以绵纸捻蘸玄珠膏度之。使脓会齐。三二时取出捻。则脓水速干矣。疮口贴呼脓膏。四围敷溃脓散。元
气虚者。必先补而后针。脓一出则诸症悉退。若脓出反痛。肿仍不消。或烦躁呕逆者。胃气虚也。治宜大
补之。
\x神妙拔根法\x 凡背疽、脑疽。阴症者。初起不肿高。不 热。灸之不疼者。必致坏人。于十日以前。用铍针
当头插入。至知痛方止。出其恶血。通其疮窍。随用蟾酥条插入。直至孔底。服蟾酥丸、绀珠丹、发其大汗。
如元气虚者。随以内托之药大补之。每日插二条。以膏盖之。三日后加添插药。其根高肿作痛。外用神
灯照法、桑根灸法。助阴为阳。插换七日。其疮裂缝流脓。至十三日。其根自脱。如日多根深蒂固不能脱
者。铍针取之。玉红膏搽之。不脱者自脱。不敛者自敛。如半月后不作脓腐者。用铍针品字样三孔开之。
不问深浅。以知痛为住。随用药筒拔法拔之。视其脓血鲜明。谓气血交粘。用药可痊。若紫黑气秽。谓气
败血衰。神仙难医。若拔后大脓当出而反少。必内有顽膜。宜取去寸余。虽微痛血出无妨。随用两手轻
重得宜。从疮根 处渐渐捺至中间。剪去脓管。聚脓自然涌出。以黄浓为吉。其脓日渐多者为轻。反此
则为虑矣。
又有不宜针者。如疽生于筋脉。及骨节脐门。并瘿瘤。再结核推之不动者。俱不宜针。冬月闭藏。水冰地
折。只宜用药托里而少针石者。盖谓善行水者不能注冰。善穿地者不能凿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
厥也。所为寒致腠理。以苦发之。以辛散之。如托里温中汤之类也。
蜞针一法。为开门放毒之快捷方式。然恐竭于外。不能及于内。即皮肤之疾。恐血去而气不能独居也。禁之。
\x针委中穴法\x 治痈疽发背红肿疼痛。及脚膝风湿疼痛。即柱杖跛足者。针之有功。又中风痰厥。牙关
紧急不知人事者。针之立效。其法。令患者双手倚壁上。双脚挺直。用三角铍针。将纸扎只露半米粒
许尖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