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外科十法
书名:外科十法
作者:朱世杰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目录>

<篇名>序

属性:《外科十法》者,予归宗普陀时所作也。余自普陀生长天都,五十有三载,业医者凡三
十年。爰着《医学心悟》一书,详言内证,梓行于世,而外科有未及。壬子冬,还归普陀修
行。适逢圣祖仁皇帝广发帑金,修葺我菩萨行宫。前后寺僧及任务人等,不下数千人。其中
病患不一,予为调治悉痊。复有患背疽者,有患广疮疥癣者,投以膏散,不半月而收功。因
思予在天都时,仅着内科,而未及外科,亦一时之阙略也。乃复聚精会神,参悟外科旨要,
约以十法,而施治之道,似无余蕴。言简而赅,方约而效,以之问世,庶几其有小补乎。将
见《十法》一书,与《医学心悟》并行于天壤间也。
\x天都普明子程国彭钟龄着\x



<目录>外科十法

<篇名>内消法一

属性:内消者,肿毒初起,随用药消散也。凡病痈疽、发背、对口、疔毒,其初起憎寒壮热,
有似伤寒,而痛偏一处,饮食如常者,蓄积有脓也。当初起时,脓尚未成,不过气血乖违,
逆于肉理耳。外敷以远志膏,或贴普救万全膏。内服银花甘草汤,实时消散。若系疔疮,急
宜刺破。或艾灸肿处,涂上蟾蜍饼,贴以万全膏,内服菊花甘草汤,随即平伏。菊花连根带
叶,皆治疔疮之圣药也。其中亦有挟风寒而发者,宜先用芎芷香苏散以散之,随服菊花、银
花等药,即可内消。须及早下手,不可迟滞。



<目录>外科十法

<篇名>艾灸法二

属性:隔蒜灸法,胜用刀针。书云,不痛灸至痛,痛灸不痛时。凡治痈疽疔肿流注及一切无名
肿毒,以大蒜切片,安疮顶上,用陈艾炷安蒜上,香点灸之。其艾炷大小,看疮毒大小为取
裁。若痈疽之大者,以蒜捣饼,敷上灸之。不痛者灸至痛而止,痛者灸至不痛而止。若内已
有脓,即将乌金膏涂灸处,外用普救万全膏贴之。烂开大口,卸却瘀脓,易收功也。若口不
收,或腐肉不脱,洗用防风汤,敷以海浮散,外贴万全膏,腐自去,新自生,计日可愈,真
神药也。



<目录>外科十法

<篇名>神火照法三

属性:凡肿在头面以上者,不宜艾灸,恐引火气上攻,宜用火照法,神乎其神。法用火照散,
安纸捻中,以麻油浸点。每用火三枝,离毒半寸许照之。自外而内,俾气透入。皮色紫滞者
,立转红活。若疮热平塌者,立转高耸。仍须不时照之,则毒瓦斯顷解,转阴为阳,以收全功
。且此法不止施于头上,即如发背等毒,亦宜用之。其头面患毒,亦有用艾灸而愈者。因其
毒纯阴,平塌顽麻,非艾灸无功。但艾炷宜小,如黍粒样式。二法乃疮疽门之宝筏,宜互用
参考,以神其用。



<目录>外科十法

<篇名>刀针砭石法四

属性:凡毒有胀痛紧急,脓已成熟,无暇待灼艾火照者,即宜用刀法开之。但刀法,须在的确
脓熟之时,又须要深浅合度。以左手按肿处,先看脓之成否。如按下软而不痛,肿随手起者
,脓已成也。按下硬而痛,或凹陷不起者,脓未成也。已成脓者可刺,未成脓者宜姑待之。
若脾气虚弱者,宜托补之。又须看其脓之深浅,以手指按下,软肉深者,其脓必深;软肉浅
者,其脓亦浅。若脓浅刀深,恐伤好肉。脓深刀浅,恐脓不出而肉败,最宜斟酌。更有伏骨
之疽,脓腐于肉,皮色不变者,宜以刀刺入深处,放出瘀脓。或灸开大口放出之。不得姑息
因循,俾毒瓦斯越烂越深也。其小刀须利刃,勿令病者见,恐惊彼耳。砭法施于头面及耳前后
。因其漫肿无头,急用此法以泻其毒。取上细瓷锋,用竹箸夹住紧扎,放锋出半分,对患处
,另以箸敲之,遍刺肿处,俾紫血多出为善。刺毕,以精肉切片贴,再用鸡子清调乳香末润
之。此地不宜成脓,头肉中空,耳前后更多曲折,提脓拔毒,恒多未便,故砭法断宜早施。



<目录>外科十法

<篇名>围药法五

属性:书云,用膏贴顶上,敷药四边围。凡肿毒之大者,将以成脓,用乌金膏贴疮头上,然后
用万全膏贴之,四旁用芙蓉膏敷之。贴膏处取其出脓,敷药处取其消散。并能箍住根脚,不
令展开。其作三层敷围法。第一层用乌金膏贴疮头。若漫肿无头,以湿纸粘贴,先干处是疮
头也。第二层万全膏贴之。第三层芙蓉膏围之。然予尝用万全膏遍覆肿处,连根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