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骱

属性:腕骨,即掌骨,乃五指之本节也,俗名虎骨。其大小六枚,凑以成掌,非块然一骨也。
其上并接臂、辅两骨之端,其外侧高骨,俗名龙骨,能宛屈上下,故名腕。若手掌着地,只能伤
腕。若手指着地,其指翻贴于臂者,腕缝必开,壅肿疼痛。先两手揉摩其腕,一手按住其骱
,一手拔其指掌,掬转有声,活动,其骱复位。仍按摩其筋,必令调顺。然命脉之所,服宽
筋散,须防着寒,得免酸疼之患。凡人手指有三节,其骱突出者,俱可拔直捏正,屈伸活动
;服和营止痛汤。其法相同,不必逐骱论也。



<目录>

<篇名>第二十一则・臀骱骨

属性:胯骨,即髋骨也,又名髁骨。其外向之凹,其形似臼,以纳髀骨之上端如杵者也,名
曰机,又名髀枢,即环跳穴处也,俗呼臀骱。若出之,则难上,因其膀大肉浓,手捏不住故也。
必得力大者三、四人,使患者侧卧,一人抱住其身,一人捏膝上拔下,一手揿其骱头迭进;
一手将大膀曲转,使膝近其腹,再令舒直,其骱有响声者,以上。再将所翻之筋向前归之,
服生血补髓汤,再服加味健步虎潜丸。若骱不上,则臀努斜行,终身之患也。慎之!



<目录>

<篇名>第二十二则・大楗骨膝盖骨

属性:大楗骨,名髀骨。上端如杵,入于髀枢之臼,下端如锤,接于 骨,统名曰股,乃下体
两大支之通称也,俗名大腿骨。其下有膝盖骨,即连骸,又名膑骨,形圆而扁,覆于楗 上下两
骨之端,本活动物也。内面之筋,上过大腿至两胁,下过 骨至足背。《内经》曰∶膝乃筋
之府。若伤之,上连腰屈疼痛,下移 骨 肿,或足腹冷硬,步履斜行,或膀子重伤,后成
黄病。服紫金丹,再茵陈等汤治黄病之药收功。若膝盖离位,向外侧者,则内筋肿胀;向内
侧者,则筋直 肿。须详视其骨,如何斜错,按法推拿,以复其位。服补筋汤。其骱出者,
一手按住其膝,一手捏住其膀,上下拔直,将膝曲转,抵着豚 ,其骱有声者,上也;服生
血补髓汤。若膝盖骨破两 者,用丝弦藤作箍,布条缚之,生线四根,如抱膝图法,将手挤
圆,箍定其骨,膀下缚住,屈卧月余;服接骨紫金丹。若箍后仍两 ,一生跛足,不可治矣




<目录>

<篇名>第二十三则・骨脚踝跗骨

属性:骨,即膝下踝上下腿骨也,俗名 胫骨。其形二根;在前名成骨,其形粗;在后名辅
骨,其形细,俗名劳堂骨。下至踝骨、 骨之下,足跗之上,两旁突出之高骨也。在内名内踝,
俗名合骨;在外为外踝,俗名核骨。其骱出者,一手抬住其脚踝骨,一手扳住脚后根拔直,
拨筋正骨,令其复位,其骱有声,转动如故,再用布带缚之,木板夹定,服舒筋活血汤。一
、二日后,解开视之,倘有未平,再用手法,按摩其筋结之处,必令端直,再服健步虎潜丸
。稍愈后,若遽行劳动,致 骨之端复走。向里歪者,则内踝突出肿大,向外歪者,则外踝
突出肿大,瘀聚凝结,步履无力,颇费调治,必待气血通畅,始可行动。若脚趾骱失,与
手指同法治之。跗者,足背也,一名足趺,俗称脚面,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其受伤不一
,轻者仅伤筋肉易治,重则骨缝参差难治。先以手轻轻搓摩,令其骨合筋舒,洗八仙逍遥汤
,贴万灵膏,内服健步虎潜丸及补筋丸可也。



<目录>

<篇名>第二十四则・受伤着寒及怀孕而伤

属性:凡人跌扑斗殴,内伤其血。复轻生投水,外着于寒,血得寒而凝结,寒得血而入深,未
有能生者也。治法先祛其寒,继逐其瘀。祛寒用麻桂温经汤,逐瘀投紫金丹。若迟延日久,则
气滞血凝,筋脉拘紧,手足挛拳,必致不治,急服大神效活络丹,冀其渐渐疏通,或可挽回
。若妇人怀孕受伤,不可妄投伤药,恐伤胎元,反为不美。宜服安胎和气饮,稍加祛瘀生新
之剂,使气血和,而痛自止矣。



<目录>

<篇名>第二十五则・受伤感痧论

属性:凡受不甚重伤,越四五日,腹中绞痛,胸闷呕恶,或四肢麻木,或骨节疼痛,脉象或浮
或伏,与症不合。指甲紫,两腿弯有青筋,必是痧秽之毒,宜刮宜放宜先服散痧之药,不可服伤
药,与姜酒热汤等物。若犯之,则祸不旋踵矣。治法,吹人马平安散,吃蟾酥丸,又服再造
紫金丹。俟痧退后,再投祛瘀生新之药,始无妨碍。又有伤症兼疫症者,先治其疫,而后治
伤,庶可两痊。予临症时,常遇之,故特补出。
放痧穴道歌(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