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颈行手少阳前(三焦)。至肩
却出少阳后,入缺盆中支者分。耳后入耳(中)耳前走,支别锐 下大迎(胃经穴,在颔前一寸三分动脉陷中)。
合手少阳抵于 (目下),下加颊车下颈连。复合缺盆下胸(贯)膈,络肝属胆表里萦(相为表里)。循胁里
向气街出(挟脐四寸动脉),绕毛际入髀厌横(横入髀厌,即髀枢),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季胁过章门(胁
骨下为季胁,即肝经章门穴)。下合髀厌(即髀枢)髀阳外(循髀外行太阳阳明之间),出膝外廉外辅
(骨,即膝下两旁高骨)缘。下抵绝骨出外踝(外踝以上为绝骨,少阳行身侧,故每言外),循跗(足面)入
小次指间。支者别跗入大指,循指岐骨出其端(足大指本节后为岐骨交肝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
胆汁上溢)善太息(木气不舒)。心胁疼痛转侧难,足热(足外反热)面尘体无泽(木郁不能生荣)。头痛颔
痛锐 痛,缺盆肿痛亦肿胁。马刀侠瘿颈腋生(少阳疮疡坚而不溃),汗出(少阳相火)振寒多疟疾(少阳居
半表半里,故疟发寒热,多属少阳)。胸胁髀膝(外)胫绝骨,外踝皆痛及诸节(皆经脉所过)。
\x足厥阴肝经\x 足厥阴肝脉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起大敦穴)。循足跗上(廉)上内踝(中封穴),
出太阴后(脾脉之后)入 中(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绕阴器,上抵小腹
挟胃通。属肝络胆(相为表里)上贯膈,布于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咽颡,本篇后又云络舌本)连
目系,出额会督顶巅逢(与督脉会于巅百会穴)。支者复从目系出,下行颊里交环唇。支者从肝别贯膈,上注
于肺乃交宫(交于肺经)。是经血多而气少,腰痛俯仰难为工(不可俯仰)。妇少腹痛男 疝(脉抵小腹环阴
器),嗌干(脉络喉咙)脱色面尘蒙(木郁)。胸满呕逆及飧泄(木克土),狐疝遗尿(肝虚)或闭癃(肝火)。



<目录>卷三

<篇名>汪昂奇经脉歌

属性:绣按∶奇经八脉,前人论之详矣。考诸时珍有言,八脉阳维起于诸阳之会,由外踝而上行于卫分;阴维起
于诸阴之交,由内踝而上行于营分;所以为一身之纲维也。阳 起于跟中,由外踝上行于身之左右∶阴
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于身之左右;所以使机关之 捷也。督脉起于会阴,循背而行于身之后,为阳脉之总
督,故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循腹而行于身之前,为阴脉之承任,故曰阴脉之海。冲脉起于会阴,
夹脐而行,直冲于上,为诸脉之冲要,故曰十二经之海。带脉则横围于腰,状如束带,所以总约诸脉者也。是
故阳维主一身之表,阴维主一身之里,以乾坤言也,阳 主一身左右之阳,阴 主一身左右之阴,以东
西言也。督主身后之阳,任冲主身前之阴,以南北言也。带脉横束诸脉,以六合言也。又考张洁古有云∶ 者,
捷疾也。二脉起于足,使人 捷也。阳 在肌肉之上,阳脉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故名为阳 之络。阴
在肌肉之下,阴脉所行,贯通五脏,主持诸里,故名为阴 之络。观诸所论八脉,虽在十二经络之外,因别
其名为奇,然亦可为正经正络之辅。盖正经犹于地道之沟渠,奇经犹于沟渠外之湖泽。正经之沟渠不涸,则奇
经之湖泽不致甚竭;正经之沟水既满,则奇经之湖泽必溉。所以昔人有云∶脏气安和,经脉调畅,八脉之形无
从而见,即经络受
邪不致满溢,与奇经无预。若经络之邪热既满,势必溢于奇经。如天雨降下,沟渠满溢,滂霈妄行,流于湖泽
之意,正自相符。且诸经皆为脏腑所配,此则自为起止,不与正经之例相同,故奇经又为十二经之约束。
是以伤寒之邪,有从阳维而始传次三阳,有从阴维而始传次三阴。并脏气内结,邪气外溢,竟从奇经先受。然
此由邪入内,而不于奇是留,非若十二经热满之必见有溢奇之日也。时珍云∶医而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
五络之大旨得;仙而知乎八脉;则龙虎升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又曰∶医不知此,罔探病机;仙不知此,难安
炉鼎。旨哉斯言,录此以为医之一助。
任脉起于中极底(脐下四寸,穴名中极。任脉起于其下二阴之交会阴之穴。任由会阴而行腹,督由会阴而
行背),以上毛际循腹里(行中极穴),上于关元(脐下三寸穴名)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是(络于承泣)。
冲(脉)起气街并少阴(肾脉),挟脐上行胸中至(任脉当脐中而上,冲脉挟脐旁而上。以上并出素问骨
空论)。冲为五脏六腑海(冲为血海),五脏六腑所禀气。上渗诸阳(经)灌诸精(上出颃颡),从下冲上取
兹义(故名冲)。亦有并肾下行者,注少阴络气街出。阴股内廉入 中(膝后曲处),伏行 骨内踝际。下渗
三阴(肝脾肾)灌诸络,以温肌肉至跗指(循足面下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