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乃衰,理中汤。
厥阴经,小腹腰痛,小便不利,意恐惧,四物玄明苦楝附子汤。
心疟,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宜桂枝黄芩汤。
肺疟,心寒甚,热间善惊,如有见者,桂枝加芍药汤。
肝疟,色苍苍然太息,甚伏若死,通脉四逆汤。
脾疟,寒则腹痛,热则肠鸣,鸣已汗出,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
肾疟,腰脊痛宛转便难,目 然,手足寒,桂枝加当归芍药汤。
胃疟,将病也,善饥不能食,能食而支满腹胀,理中汤、丸主之。
劳疟,经年不瘥,后复发作,微劳力不任,名曰劳疟。
母疟,百药不瘥,结成 癖在腹胁,名疟母。
治虽不同,疟得于暑,当以汗解。或汗不彻,郁而成痰,宜以养胃化痰发汗,邪气得出
,自然和也。虚则补之,脉洪数无力者是也。
\x羌活汤\x 治邪气浅在表。
羌活 防风 甘草 恶寒有汗,加桂枝;恶风无汗,加麻黄;吐,加半夏。
\x麻黄桂枝汤\x 治夜疟。此散血中风寒。
麻黄(一两) 桂枝(二钱) 甘草(炙,三钱) 黄芩(五钱) 桃仁(三十粒,去皮尖) 邪
气深而入血,故夜。以桃仁缓肝,散血中邪。
\x桂枝石膏汤\x 治邪深间日。
桂枝 石膏 知母 黄芩 汗出不愈,为内实外虚,寒热大作,必传入阴。太阳阳明,
、芍;寒热传入,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加柴胡、半夏、人参、甘草。
\x藜芦散\x 治久疟欲吐不能吐,宜吐之。
藜芦为末,温齑水调下半钱,以吐为度。
\x张法\x 白虎加参汤、小柴胡合五苓散、神祜丸治之。
服前三方未动,次与之承气汤治。甚者,甘露饮调之,人参柴胡饮子补之,常山饮吐之

\x老疟丹\x 治老疟,风暑入阴在脏,凝血气。
川芎 桃仁 红花 当归 苍术 白术 白芷 黄柏 甘草
上水煎,露一宿,次早服之。
\x疟母丸\x 治疟母、食疟。
鳖甲(醋炙,君) 三棱 莪术(醋炙) 香附子 阿魏(食积加醋化)
\x截疟丸\x 先补药、表药,彻起阳分,方可截。
川常山 草果 知母 槟榔 乌梅 穿山甲(炒) 甘草(炙)
用水一大碗,煎半碗,露一宿,临发时温服之,宜吐。
\x一补一发丹\x 治久疟内伤挟外邪。内发必主痰,外以汗解。
半夏 茯苓 陈皮 柴胡 黄芩 苍术
川常山 葛根 虚加参、术补气,甚加芩、连。有一人夏感,脉沉细,服之愈。
\x常山汤\x 治妇胎疟。
常山(二两) 黄芩(三两) 石膏(八钱,另研) 乌梅(十四个) 甘草(一两)
煎服之。
\x不二散\x 白面(二两) 砒(一钱)
和匀,以香油一斤煎之,色黄,用草纸压之,去油为末,入江茶三两,每服一字。
\x神妙绝疟\x 木通(川者) 秦艽(去芦) 穿山甲(炙) 常山(各等分) 辰砂(半钱
,另研) 乌梅(七个) 大枣(七个)
上以水三盏,煎至半,入酒一盏,再至半。先刮砂,枣服,次服药。



<目录>卷一

<篇名>十二、疸

属性:\x【脉证】\x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皆发黄。脉沉乃阳明蓄热,喜自汗。汗
出入水
,热郁身肿,发热不渴,名黄汗。脉紧数,乃失饥发热,大食伤胃,食则腹满,名谷疸。数
为热,热则大食;紧为寒,寒则腹满。脉浮紧,乃因暴热浴冷水,热伏胸中,身面目悉如金
色,名黄胆。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者,必小便难,欲作谷疸。脉沉
弦或紧细,因饮酒百脉热,当风入水,懊 心烦足热,名酒疸。其脉浮欲呕者,先吐之;沉
弦者,先下之。脉浮紧,乃大热交接入水,肾气虚流入于脾,额黑,日晡热,小腹急,足下
热,大便黑,时溏,名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脉寸口近掌无脉,口鼻冷,不治。其病身
热,一身尽痛,发黄便涩。
\x【因】\x 内热入水,湿热内郁,冲发胃气。病虽有五,皆湿热也。
\x【治】\x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愈。假令脉浮,以汗解之;如便通汗自,当下之愈
。当以
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为差,反剧者难治。治法以疏湿、利小便、清热或汗之,五苓加
茵陈、连类。
\x茵陈栀子汤\x 茵陈(一两,去茎) 大黄(半两) 山栀(十个)
豆豉汤下
\x五苓散\x 热加苦参;渴加栝蒌根;便涩加葶苈;素热加黄连。
\x茵陈蒿汤\x 治黄胆,寒热不食,食则头眩,心胸不安者是。
\x滑石石膏丸\x 治女劳疸。证见题下。
滑石石膏
研末下,粥饮,例利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