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或痛而生疮也。伤寒脉阴阳俱紧,及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此候汗下熏熨俱不可。汗出者, 本粉敷之;咽喉痛者,甘草汤、(正五十四)桔
梗汤(正方一百二)、猪肤汤(正方一百一)、半夏散(正方一百三)、通脉四逆去芍药加桔梗汤(正方八十一)、麻黄升
麻汤(正二十五)可选而用之。又有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气于少阴经,始不觉病,旬月乃发,脉微弱,法
先咽痛,似伤寒,非喉痹之病,次必下利,始用半夏桂甘草汤(杂五十三),次四逆散主之(正七十六)。此病只一二日
便瘥,古方谓之肾伤寒也。
\x(八十二)问口燥咽干\x
脾脏有热,则津液枯少,故令口燥而舌干。仲景云∶伤寒无大热,口燥渴而烦,
背微寒者,白虎汤加人参也(正六十五)。又云∶阳明病渴欲饮水,口干
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咽干者,慎不可发汗,发汗则重亡津液。少阳证口苦咽干
者,小柴胡主之;(正二十九)少阴证,口燥咽干者,急下之。病患默默
欲眠,目不能开,起居不安,其声嘎,或咽干者,当作狐惑治之。
\x(八十三)问病患但漱水不欲咽\x
阳明证头疼,身热口燥,但漱水不欲入咽者,必衄也。若病患无表
证,不发寒热
,胸腹满,唇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为有瘀血,必发狂也,轻者犀角地黄汤,(杂八六)
甚者抵当汤。(正九十一)
\x(八十四)问不欲眠\x
太阳证发汗,大汗出,胃中干,烦燥不得眠,欲饮水者,当少少与之,胃中和即

;若脉浮,小便不利,发渴者,五苓散(正六十六)主之。下后复发汗,

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正七十三)
若发汗,若吐,若下后,虚烦不得眠,剧则反复颠倒,心中懊 者,
宜栀子豉汤(正四十五)吐之
(栀子豉汤一盏半为一剂,分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伤寒大热,干
呕,呻
吟错语,不得眠,黄连解毒汤主之(杂八十七)。伤寒吐下后,心烦乏气
,昼夜不得眠,酸枣汤主之(杂八十八)。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
烦,不得眠,黄连阿胶汤主之(杂一百四)。若少阴病,下利而渴,不得眠
猪苓汤主之。(正六十七)又问伤寒瘥后不得眠,何也?盖热气与诸阳
相并,阴气未复,所以病后仍不得睡也,栀子乌梅汤主之。(杂八十九)
\x(八十五)问多眠\x
多眠有四证∶有风温证,有小柴胡证,有少阴证,有狐惑证。病患尺寸脉俱浮
,头疼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肢不收,默默但欲眠者,风温证也。风温
不可发汗,宜葳蕤汤。(杂四十五)(在第六卷中第四十五问)病患脉
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太阳证也。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
,与小柴胡汤。(正二十九)脉但浮者,麻黄汤主之(正二十)。病患尺寸脉俱沉细,但欲寐者,少阴证也,
急作四逆汤,(正七十五)复其阳,不可缓也。若状如伤寒,四肢沉重,忽忽喜眠,须看上下唇
,上唇有疮,虫蚀五脏;下唇有疮,虫蚀下部,当作狐惑治之。(在第十一卷中第九十九问)
\x(八十六)问身凉汗出两胁疼痛或干呕\x
此十枣汤证也。仲景云∶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发作有时,头痛,心中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
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正八十九)大抵胁
下痛者,此为有饮,须分表里,干呕微利,发热而咳,为表有水,小青龙汤加荛花主之;
身体凉,表证罢,干呕而胁下痛,为里有水,十枣汤主之。十枣
汤非小青龙汤之比,须量人虚实,不可妄投。



<目录>

<篇名>卷第十一

属性:此一卷。首论咳逆。伤寒咳逆。此证极恶。仲景经中不载。孙真人云。咳逆遍寻方论。无此
名称。深穷其状。咳逆者。哕逆之名。盖古人以咳逆为哕耳。大抵咳逆者。古人所谓哕是也。 者
。今人所谓干呕是也。
\x(八十七)问咳逆\x
咳逆者。仲景所谓哕者是也(乙芮切。逆气)哕、胃寒所生。伤寒本虚。攻其热必哕。又云。
伤寒大吐下之极虚。复发汗者。其人外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故
也。橘皮干姜汤、(杂方九十)羌活附子散、(杂九一)半夏生姜汤、(杂九十二)退阴散主之。(
杂方十四)若服药不瘥者。灸之必愈。其法妇人屈乳头向下尽处。骨间灸三壮。丈夫及乳小
者。以一指为率。正以男左女右。艾炷如小豆许。与乳相直间。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