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短气之治】暴脱暴泻者,独参汤。中气不足者,补中益气汤;有痰,六君子汤、

  独参汤

  治真元将脱,气弱神离。

  人参

  补中益气汤

  治气虚不能接续。

  人参白术黄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

  六君子汤

  见前湿痰。

  参橘煎

  人参橘红哮喘短气呃逆,各有分别。哮症经年发作,难治者,然亦不死;喘与短气、呃逆,实症易治,然有死者。治此四症,必以四条互相参发,以其病症虽别,而经络病因同在肺胃二经耳。

  夫短气,分立虚实二条,实邪短气易治,尚可祛邪;虚人气短难治,气将绝,又不受补耳。

  今家秘发《金匮》各条,详其治法,至气虚短气,虽立加减代赭汤方,然不治者多。

  [卷二] 呃逆论

  秦子曰:呃逆者,胃气不和,上冲作声,听声命名,故曰呃也,《灵枢篇》谓哕。以草刺鼻作嚏,嚏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已,按:此治哕之法,即今外治呃逆之道也。

  是《内经》之哕,即今之呃也。诸家谓干呕为咳逆,或因呕而伤胃气以致呃,因咳而吊动胃气以致呃方可,若以干呕即是呃逆,咳逆即是呃逆,大谬矣。有外感,有内伤。

  [卷二:呃逆论] 外感呃逆

  【外感呃逆之症】身发寒热,呕逆作呃,此表邪传里之症也。内热口渴,唇焦便赤,上冲作呃,此积热内冲之症也。或乍发乍止,或连续不已,此痰火攻冲呃逆之症也。

  【外感呃逆之因】外受风邪,邪传半表半里,里不受邪,抑遏少阳生升之气,则上冲作呃。若【外感呃逆之脉】左脉弦大,少阳有邪。右脉沉数,胃热里实。右关虚涩,胃家虚热。

  右脉滑大,胃中痰饮。滑大而数,乃是痰热。

  【外感呃逆之治】若表邪入里,小柴胡汤和之。胃热失下者,承气汤下之;胃热便利者汤;胃热兼虚者,橘皮竹茹汤。若胃中兼痰饮者,橘皮半夏汤加枳、桔;兼热者,栀连二陈汤加葛根、竹茹。

  小柴胡汤

  治寒热呕苦,呃逆不止。

  人参柴胡黄芩广皮半夏甘草

  承气汤

  见食积喘门。

  泻心汤

  治火逆上冲,呃逆不止。

  川黄连半夏生姜甘草

  橘皮竹茹汤

  消痰止呃方也。

  橘皮半夏竹茹人参生姜甘草

  橘皮半夏汤

  半夏橘皮有寒加生姜。有热加栀、连。

  栀连二陈汤

  家秘治痰火呃逆,加葛根、竹茹。

  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葛根山栀川连竹茹

  [卷二:呃逆论] 内伤呃逆

  【内伤呃逆之症】外无表邪入里,身无寒头痛,惟见呃声发作,或三四声而即止,或呃数声之外,或连续而不已者,此内伤呃逆之症也。

  【内伤呃逆之因】或因中气不足,或因胃气损伤,水谷入胃,难以运化,或膏粱积热,胃火上冲,或胃寒冷冻饮料,水寒上逆;或脾胃不和,脏腑为病,或怒动肝火,肝气怫逆,或肝肾阴亏,阴火上冲,此皆内伤呃逆之症也。

  【内伤呃逆之脉】脉见微弱,中气不足,或见沉数,膏粱积热,或见促结,脏腑不和,或见弦数,肝胆有火,左尺数大,真阴不足。

  【内伤呃逆之治】若中气不足,六君子汤。痰火上冲,栀连二陈汤、半夏泻心汤。积热上攻,栀连平胃散,加葛根、竹茹。胃家受寒者,丁香柿蒂汤、理中汤。水停心下,二陈汤,苓桂术甘汤,食滞中宫者,枳术汤、枳桔、平胃散、苍朴二陈汤。怒动肝火者,加味柴胡汤。阴血不足,阴火上冲,知柏四物汤。阴精不足,相火上冲者,知柏地黄丸、家秘知柏天地煎加广皮。

  若肝肾之精血皆不足,肝肾之阴火合而上冲者,家秘肝肾丸。

  六君子汤

  见前章。

  栀连二陈汤

  见前章。

  半夏泻心汤

  治痰火冲逆。

  半夏川连甘草黄芩人参干姜

  栀连平胃散

  加葛根、竹茹,家秘治热积呃逆。

  山栀川黄连苍术浓朴陈皮甘草葛根竹茹

  丁香柿蒂汤

  治胃寒呃逆脉迟者。

  丁香柿蒂人参生姜

  二陈汤

  见湿痰门。

  苓桂术甘汤

  见痰饮门。

  枳术汤

  见食积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