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厉兑穴也。

  足阳明多气多血。是动则病,洒洒然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 厥。(本经原缺,据《普济方》节补。)

  卷上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图 脾脉起于大指之端注于心中注心经足太阴脾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隐白穴也),白肉际,过核骨后(太白穴之后也),上内踝前廉(商丘穴也),上 内(鱼腹也),循 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阴陵泉也),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舌根系也),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足太阴少血多气,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吐,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寒疟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也。

  卷上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图 心脉起于心中入掌内循小指注小肠经手少阴心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本作循胃出胁)。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少海穴也)。循臂内后廉,抵掌后兑骨之端(神门穴也)。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手少阴少血多气,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欲,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 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也。

  卷上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图 小肠脉起于小指之端斜络于目 注膀胱经手太阳小肠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少泽穴也)。循手外侧上腕(腕骨穴也)。出踝中直上,骨下廉(阳谷穴也)。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向腋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贯颈上颊,至目锐 ,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天容穴也),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

  手太阳小肠之经,多血少气,是动则病。嗌痛颌肿,不可回顾,肩似拔, 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颔肿,颈肩 肘臂外后廉痛也。

  卷上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图 膀胱脉起于目内 至小指外侧注肾经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上。其支者,以巅(百会也),至耳上角。其直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会于后阴,下贯臀,入 中(委中穴也)。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 中,以下贯 内,出外踝之后(昆仑穴也)。循京骨至小指外侧(至阴穴也)。

  足太阳膀胱之经,多血少气,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曲, 如结, 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 脚皆痛,小指不同也。

  卷上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图 肾脉起于小指之下注胃中注心包足手阴肾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涌泉穴也),出然谷之下(然谷穴内踝前),在踝之后(太溪穴也),别入跟中,以上 内,出 内廉(阴谷穴也),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足少阴肾之经,少血多气,是动则病。饥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则有血,喉鸣而喘而欲起,目KT KT 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胆,肠 ,脊股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热而痛。

  卷上

  手厥阴心包经

  手厥阴心包经图 心包脉起于胸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注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 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太阴在上,少阴在下,心主在中),入肘中(曲泽穴也),下循臂行两筋之间(太陵穴也),入掌中(劳宫穴也),循中指出其端(中冲穴也)。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交手少阳也)。

  手厥阴心包络之脉,多血少气,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 火动,面色赤,喜笑不休,目黄。是主心包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

  卷上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图 三焦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至目兑 注胆经手少阳三焦之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