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穴挑治。

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

皮肤针疗法:叩打颈后、尾骶、气管两侧,及肢体不遂的局部,按自上而下,自内而外顺序叩。

拔罐疗法:取穴:背侧第一测线穴位及肩k、曲池、合谷、承扶、委中、承筋、承山、昆仑、涌泉、申脉、足三里。根据症状选择穴位,一般拔6一8罐,每次留罐10一15分钟,每日一次。

单纯性甲状腺肿

挑治疗法:取穴:腺肿阿是穴。治疗时用左手将肿块提起,向肿块内稍压迫,使肿块皮肤稍紧张,皮肤消毒,用26~28号毫针快速从中央部穿过或刺入结节中心,并迅速出针,每针刺一次,七次为一疗程.切忌刺破血管,仅毫针在腺肿内轻轻挑动。

癫痫

皮肤针疗法:取穴:十宣、手足心、后颈腰骶部。

挑治疗法:取穴:长强上5分、l寸、1.5寸处3穴。挑皮下组织,每周批治1次,3次为一疗程.

三棱针疗法:取穴:在龈交穴处发现有一米粒大的小疙瘩,三棱针挑破,放出少量血液,或手术切除。

荨麻疹

三棱针疗法:取穴:耳壳背面第二条小静脉。每次选耳背第二条小静脉2一3个刺激点,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每周治疗一次。

皮防针疗法:取穴:脊椎两侧(颈椎至尾骶部)、耳前、下颌部。

水气罐疗法:取穴:大椎与心俞上下左右各旁开二横指。配曲池,合谷、委中、血海、三阴交、足三里、中脘、内关。以大椎与心俞为标准,在其上下左右各拔四罐,而后在配穴及其上下二横指再拔两罐(《实用针灸学》)。

皮肤针治疗妊娠呕吐

即用皮肤针在双侧眼睑周围、眉弓上部、前额部、两颞侧、耳廓前、后颈部,以及骶部进行叩打。由于叩打部位不同,叩打的方法也不一致,可用环形、横行、纵行的刺激方法进行,每个部位的刺激以4一5行(或圈)为宜。如喉部有阻塞感者,可加刺颈前甲状软骨周围皮肤。为了提高效果,在施术中需患者试用中度咳嗽,以期震动咽喉和气管的方法配合治疗(《新医药学杂志》)。

针刺拔罐法治疗多发性疖肿7例介绍

取天宗、灵台、中枢、身柱,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立即用中号火罐拔之,10分钟启下,可拨出深紫色的血液若干,然后再用酒精棉球擦净即可。重症可同时在委中穴的皮下浅静脉处放血3毫升,7例病人经一次治愈者3例,2次治愈者2例,3次治愈者2例(《哈尔滨中医》)。

梅花针与拔罐配合治疗风疹

操作方法是:先取梅花针一枚,沿着脊椎两侧(即膀胱经线上)自大椎处向下叩打,每针距离约1寸远,刺到第5腰椎处为止(针具与所刺激的皮肤均须消毒)。然后再取酒精棉球将叩打部位擦湿,用中号罐子一个投火后,立即叩在大椎旁的穴位上,将罐缓缓向下推动,状如虫行,推至第5腰椎处为止。两侧均如此操作,早晚各1次(《针灸处方集》)

落枕

皮肤针及刺络拔罐法:局部皮肤针叩刺,使皮肤潮红,

并出少量血液,如加拔火罐,则效果更好。

腰扭伤

用皮肤针叩刺或用辊刺筒辊刺局部至出血加拔火罐.急

性扭、挫伤出血量可稍多,慢性劳损出血最宜少些。如劳损部位比较广泛时,也可用馄刺拔罐法或走罐法。

坐骨神经痛

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压痛部位先作叩

刺至出血,再以排罐法拔火罐。根性坐骨神经痛可在夹脊穴处,干性坐骨神经痛可在腰骰部压痛点用皮肤针叩刺出血,再加投火罐.肋间神经痛可在痛部刺络拨罐。

神经衰弱

用皮肤针或辊刺筒在肩胛间区到腰骶关节脊柱两侧距正中线0.5~3寸的区域内进行轻刺激,使局部皮肤潮红,亦可加拔罐(排罐法)。

丹毒

局部用三棱然散刺或皮肤针叩刺,至局部微量出血,也可再加拔火罐。每天治疗1~2次。湿疹也可参照此法(《针灸治疗手册》)。

挑痧法

适用于病毒留连于卫气营血所致的发热不退,神疲嗜睡,皮肤干枯色晦,皮下隐约有斑疹,烦躁不安,全身酸胀和舌灰色等症。

部位:随经络穴位挑皮下黑褐色的小点或红色疹点,取穴方法与针灸相同,但也有不按经络穴位,而随病症部位所见疹点散挑的。

操作方法:选用大号缝衣针一枚,先把针具和所挑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随经络选挑穴位或病症出现严重的部位,用针挑皮下疹点的纤维,直至纤维挑尽时,再挤压挑口排血,至血色变鲜红为止,然后用酒精或生姜片涂擦伤口即可(《癌病民间疗法》)。

治肝疟,穴刺足厥阴见血。

治胃疟,穴刺足太阴阳明横脉出血(《普济方・针灸》)。

史记扁鹊之言曰,疾居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