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末。每服用一两。以童子小便半升。同熬成
膏。
稀稠
\x治香港脚。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疼不可践地。\x
用紫苏二两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



<目录>卷二百四十一\脚气门

<篇名>风香港脚附论

属性:内经谓。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寒暑风湿之气。皆本乎
地。
经络
惊悸



脉有三品。内外症候相似。但脉有异。若脉浮大而缓。宜服续命汤。两剂应瘥。若风胜宜作
越婢汤加白术四两。若脉浮大而紧转快。宜作竹沥汤。若病患脉微而弱。宜服风引汤。此

汤。若病患脉浮大而紧快。此是三品之中最恶脉也。或沉细而快者。此脉正与浮大而紧者
。同
且至
汤势

而苦胀满。可服鳖甲汤下之。若汤势尽而不得下。可以丸药助汤令下。下后更服竹沥汤。辄
令脉势折。气息料理便缓。服三十二味八风散佳。凡初得病。便摩野葛膏日再。顽痹脚弱都
愈乃止。若服竹沥汤。脉势自折。如未病时。气力运转。脚未能遽行。而体力充足。然后渐
渐行步。病重者。瘥后半年。始能扶而行耳。既觉脉正体瘥。但当勤服八风散。勿以一脚未
能行。轻加余治。余治未必全得益。更生诸恶。失此诸治方也。人有疑野葛膏。有人闻竹沥
汤云。恐伤腰脚者。即勿令与治。知此人天性不可与医故也。竹沥汤有三首。轻者服前方。
重者服次方。再重服后方。此风毒乃相注易。病患宜将空缺服小金牙散。以少许涂鼻孔耳门
中。视病困人。及吊新亡人。虽强健人。亦宜服之。亦以涂耳鼻。乃可临近亡人及视疾者。
绛囊袋入一方寸匕。男左女右臂膊上。此散服宜从少为始。病患尤宜饮赤小豆饮。冬服侧子
金牙酒。续命汤治风毒病初得。似时行毒病。而脉浮缓。终不变快。此告不治。或数日而死
。或十数日而死。或得病便不识人。或发黄。或发斑。或目赤。或下部穿烂者。此最急。得
之即先服续命汤一剂。服葛根麻黄汤下之。若故不折。更与续命汤三剂。必瘥。
大凡香港脚入腹。大便必秘。当通大便。而后风寒湿毒之气在内者方宜散通之。不得其法。

于流连变作。上奔绞痛。呕吐号啼。治之惟三将军丸最捷。若不守用此药。遽行别药。或不
得其当。则立见其毒胜痰逆。闷绝喘息。汗流昏塞。搐搦咬齿。坐视垂死而已。杉节汤亦最
妙。
凡香港脚初得。脚弱时宜速灸之。并竹沥汤灸讫即可服。更进八风散。无不瘥者。宜急速
治之。若人但灸而不能服散。服散而不能灸。如此者。半痊半死。虽得瘥者。或至一二年复
更发动。觉得便根据此法灸之。及服散者。治十十愈。此病轻者。一时虽不作。治之不当。根
本不除。久久至于杀人。不可不精以为意。
凡灸八处。第一风市穴。可令病患起。正身平立。垂两臂直下舒十指。掩住两髀便点当
手中央指头髀大筋上是。灸之百壮多亦任人。轻者。不可减百壮。重者。乃至一处五六百壮。

齐。上旁侧支际当中央。灸百壮。亦可五十壮。第三犊鼻穴。在膝头盖骨上际。外骨边平处。
以手按之得节解即是。一云。在膝头下。近外三骨箕踵中。动脚以手按之。得屈解是。灸五
十壮。可至百壮。第四膝眼穴。在膝头骨下两傍陷者宛宛中是。第五三里穴。在膝头骨节下
一支附胫骨外是。一云。在膝头骨节下三寸。人长短大小。当以病患手支度取穴。灸百壮。
第六上廉穴。在三里下。一支一附胫骨外是。灸百壮。第七下廉穴。在上廉下一支。一云。
附胫骨外是。灸百壮。第八绝骨穴。在脚外踝上一支。一云四寸是。凡此诸穴。灸时。不必
一顿灸
则灸两
处灸之
绝骨最
诸管关节。腹。皆尽灸之。并服八风散。往往得瘥者。觉病入腹。若病患不堪痛。不能尽作
大灸。
指上中
法。存



其足十指端。名曰气端。日灸三壮。并大神效。其八冲可日日灸七壮。气不上即止。病者非
深相委。悉慎勿为人灸之
\x方\x
\x白茯苓丸 治风毒。香港脚缓弱。腰脊急痛。臂膊酸疼。心胸痰壅。气逆胁满。\x
白茯苓(去黑皮) 石斛(去根) 肉苁蓉(酒浸切焙) 酸枣仁(炒) 五味子(炒)
天雄
(炮裂
角(镑)
枳壳(
活(去芦各
一两)
草(炙一
两) 熟地黄(焙) 鹿角胶(炙令燥各二两) 上为细末入细研云母粉。菟丝子。和拌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