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之得汗。有二虑。一虑辛散过汗。重为亡阳。轻则为汗漏也。
一虑辛散逼汗。动脏气而为鼻衄。伤津液而为热不退渴不止也。服之不得汗。亦有二虑。一
虑辛散煽动内火。助邪气入里而为狂热。不得寐。一虑辛散拔动肾根。致邪气入阴而为脉细。
但欲寐也若用仲景之法则无是虑。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升麻葛根汤

属性: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
钱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升麻三钱。葛根芍药各二钱。炙草一钱。)阳明发
热兼头痛。(及目痛鼻干不得卧等症。)下利生斑疹痘良。
新订症同太阳。而目痛鼻干不眠称阳明者。是阳明自病。而非太阳转属也。此方仿仲景
葛根汤。恶姜桂之辛热。大枣之甘壅而去之。以升麻代麻黄。便是阳明表剂。与太阳表剂迥
别。葛根甘凉。生津去实。挟升麻。可以托散本经自病之肌热。并可以升提与太阳合病之自
利也。然阳明下利。即是胃实谵语之兆。故以芍药之苦甘。合用以养津液。津液不干。则胃
不实矣。至于疹痘。自里达表内外皆热之症。初起亦须凉解。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小续命汤

属性:六经中风之通剂。
小续命汤(子金)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己兼甘草。风中诸经以此通。(通

六经中风。 邪不遂。语言謇滞。及刚柔二痉。亦治厥阴风泻。防风一钱一分。桂枝麻黄人
参酒芍杏仁川芎黄芩防己甘草各八分。附子四分。姜枣煎服。)
陈修园曰。天地之噫气为风。和风则生长万物。疾风则摧折万物。风之伤人者。皆带严
寒肃杀之气。故此方桂芍姜草。即伤寒论之桂枝汤。麻杏甘草。即伤寒论之麻黄汤。二方合
用。立法周到。然风动则火升。故用黄芩以降火。风胜则液伤。故用人参以生液。血行风自
灭。故用芎芍以行血。防风驱周身之风。为拨乱返正之要药。附子补肾命之根。为胜邪固本
之灵丹。防己纹如车辐。有升转循环之用。以通大经小络。药品虽多。而丝丝入扣。孙真人
询仲景下之一人也。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地黄饮子

属性:治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行。此谓少阴气厥不至。急当温之。名曰痱症。
地黄饮子少阴方。桂附蓉苓并地黄。麦味远蒲萸戟斛。薄荷加入煮须详。(肉桂附子肉
苁蓉茯苓熟地黄麦冬五味子远志菖蒲山茱萸巴戟天石斛各五分。薄荷叶七片。水一杯二分。
煎八分温服。)
陈修园曰。命火为水中之火。昔人名为龙火。其火一升。故舌强不语。以肾脉荣于舌本
也。火一升而不返。故猝倒不省人事。以丹田之气。欲化作冷风而去也。方用桂附苁蓉巴戟
以导之。龙升则水从之。故痰涎如涌。以痰之本则为水也。方用熟地茯苓山药石斛以安之。
火迸于心。则神识昏迷。方用远志菖蒲以开之。风动则火发。方用麦冬五味子以清敛之。肾
主通身之骨。肾病则骨不胜任。故足废不能行。方用十二味以补之。然诸药皆质重性沉。以
镇逆上之火。而火由风发。风则无形而行疾。故用轻清之薄荷为引导。又微煎数沸不令诸药
尽出重浊之味。俾轻清走于阳分。以散风。重浊走于阴分。以镇逆。刘河间制方之妙。汪
庵辈从未悟及。无怪时医之愦愦也。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资寿解语汤

属性:治中风脾缓。舌强不语。半身不遂。与地黄饮子同意。但彼重在肾。此重在脾。
资寿特名解语汤。专需竹沥佐些姜。羌防桂附羚羊角。酸枣麻甘十味详。(羌活五分。
防风附子羚羊角酸枣仁天麻各一钱。肉桂八分。甘草炙五分。水二杯煎八分。入竹沥五钱。
生姜汁二钱。调服。○喻嘉言治肾气不萦于舌本。加枸杞首乌天冬菊花石蒲元参。)
陈修园曰。此与前方相仿。但表药较多。外证重者相宜。方中羚羊角一味。甚妙。



<目录>卷上\补可扶弱

<篇名>藿香正气散

属性: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泻。或作疟疾。
藿香正气芷陈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腹皮加姜枣。感伤(外感内伤。)岚障并能驱。
(藿香白芷大腹皮紫苏茯苓各三两。陈皮白术浓朴半夏曲桔梗各二两。甘草一两。每服五钱。
加姜枣煎。)
陈修园曰。四时不正之气。由口鼻而入。与邪伤经络者不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只用
芳香利气之品。俾其从口鼻入者。仍从口鼻出也。苏芷陈腹朴梗。皆以气胜。韩昌黎所谓气
胜则大小毕浮。作医等于作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