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属性:人参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 苍术 浓朴 藿香 乌梅 草果
疟因饮食饥饱伤胃而成者,名曰胃疟,此方主之。
《内经》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故饥则胃气弱,而阴无所生
;饱则胃气强,而五宫因以损,是饥饱皆足以伤胃也。胃伤则营卫虚而谷气乖,乖则争,争
则邪正分,寒热作,而成疟矣。方中有人参、茯苓、甘草之甘,可以补胃之不足;有陈皮、
苍术、浓朴之辛,可以平胃之有余;半夏之辛,可使醒脾;藿香之香,可使开胃;乌梅之酸,




<目录>卷二\疟门第十

<篇名>太无神术散

属性:苍术(泔浸) 浓朴(姜炒,各一两) 陈皮(三两,去白) 藿香 石菖蒲 甘草(炙,

一两五钱)
疟疾,因感山岚瘴气,发时乍寒乍热,一身沉重者,名曰瘴疟,此方主之。
山岚瘴气,谷气也。《内经》曰∶谷气通于脾。故此方主以治脾。苍术、浓朴,平脾家
之敦阜也;陈皮、甘草,调脾家之虚实也;藿香、石蒲,开脾家之障碍也。经曰治病必求其
本,此之谓也。正考见瘟疫门。



<目录>卷二\疟门第十

<篇名>五神丸塞鼻法

属性:东方∶青黛五钱 麝香二分
西方∶白矾五钱 白芷二钱
南方∶官桂五钱 朱砂一钱
北方∶巴豆四十九粒(去壳) 黑豆三十六粒
中央∶硫黄五钱 雄黄一钱
上件各根据方位,以瓷盘盛之,于五月初一日,虔诚安于本家侍奉神前,至初五日午时,
共研为末,用五家粽角为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收贮听用。凡遇患疟之人,于疟发之日清
晨,用绵包裹塞于鼻中,男左、女右用之。
疟疾,一岁之中,长幼相似者,名曰疫疟,此法主之神良。
疫者,天地不正之气也,六位,胜复之气也。禽虫,吐毒之气也。大气之来,无人不受
,壮者、逸者、居者则不病;怯者、劳者、出者遇之,则无形之气,由鼻而入,藏于分肉之
间,与正气分争,则成疟矣。是方也,位按五方,药按五色,气按五气,味按五味,月按五
月,日按五日,粽用五家,此医流而兼阴阳家之识也。故疟邪入于肝,则青黛之凉可以清肝,
麝香之臊可使直达;疟邪入于肺,则白芷之辛可以泻肺,矾石之腥可以清燥;疟邪干于心,
则丹砂之重可以镇心,官桂之焦可以益火;疟邪干于肾,则黑豆甘咸可以益肾,巴豆之腐可
以泻邪;疟邪干于脾,则硫黄之温可使建中,雄黄之悍可使辟秽。以疫气无形,由鼻而入,
故亦就鼻而塞之。塞其一窍,露其一窍者,围师必缺之道也。修剂之期,必于五者,病原于
阴阳不正之气,故亦以阴阳之理胜之。盖曰五者,中宫甲己之数,南面之政也,诸气之变,
虽有胜复、亢制之殊,要皆北面而臣,守位秉命之道也,故率以五数修剂焉。



<目录>卷二\疟门第十

<篇名>三解汤

属性:麻黄(去节) 柴胡(去芦) 泽泻(各三钱)
此治疟之套剂也,时行之疟,长幼相似者,主之神良。
病有三在∶在表,在里,在半表半里也。人在气交之中,鼻受无形之气,藏于分肉之间
,邪正分争,并于表则在表,并于里则在里,未有所并,则在半表半里。是方也,麻黄之辛,
能散表邪,由汗而泄;泽泻之咸,能引里邪,由溺而泄;柴胡之温,能使半表半里之邪,由
中以解。则病之三在,此方率治之矣。虽然,此方但可以泻实耳,虚者犹当辨其气血而补之,
所谓虚者十补,勿一泻也。



<目录>卷二\疟门第十

<篇名>截疟七宝饮

属性:常山 浓朴 青皮 陈皮 甘草 槟榔 草果(等分)
先期用水、酒各一种煎熟,以丝绵裹之,露一宿,于当发之早温服。
疟疾三、四发后,寸口脉来弦滑浮大者,此方吐之。
三、四发后,可截之时也。脉弦为饮,滑为实,浮为表,大为阳,故在可吐。师云∶无
痰不作疟。疟痰为患,常山善吐,槟榔善坠,草果善消,浓朴、青皮亦理气行痰之要药;陈
皮、甘草乃消痰调胃之上材也。是方也,惟脉来浮大弦滑者可用,若脉来沉涩细微者,与之
则逆矣。慎之。



<目录>卷二\疟门第十

<篇名>鳖甲煎丸

属性:鳖甲(十三片) 蜂窠(四分,炙) 蜣螂(炙) 柴胡(各六分) 乌羽 瞿麦 桃
仁干姜
(各二分) 牡丹皮 芍药 虫(各五分) 赤硝(十二分) 黄芩 鼠妇(炙) 桂枝 石

(去毛) 浓朴 紫盛 阿胶(炒)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