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四两) 甘草(二两)
五味,以水一升,煮取二升半,服八合,日三。
又云∶治胃反食辄吐方∶KT (徒党反,舂也)粟米,令极白,捣筛,下,作丸楮子
大,熟煮,
《范汪方》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呕吐,四物当归汤方∶
白蜜(一升) 当归(二两) 人参(二两) 半夏(一升)
凡四物, 咀,以水二斗,合蜜,扬百四十过,纳药铜器中,煎得六升,分再服,加至
一时
又云∶橘皮汤,治呕吐反逆、食饮不下方∶
人参(一两) 橘皮(二两) 白术(一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凡五物,切,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先食,服一升,日三。
《千金方》治大虚胃反,食下喉便吐方∶
人参(一两) 泽泻(二两) 甘草(二两) 茯苓(四两) 橘皮(三两) 桂心(三
两) 干姜(三
九味,水八升,煮取三升,服七合,日三夜一,已利者去大黄。
又方∶芦根、茅根,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顿服,下得食。(今按∶《新录方》∶切,各

又云∶灸胃反食吐方∶灸两乳下各一寸,以瘥为度。
又云∶灸脐上一寸,二十壮。
又方∶灸胃脘穴千壮,在鸠尾,脐中央。
《极要方》疗吐不得食,并胃反呕逆,食即吐方∶
甘草(一两) 橘皮(一两) 生姜(八两) 葱白(干,四枚)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止更作。(今按《广济方》∶葱白十茎,橘皮八

《医门方》疗胃反不受食,食讫呕吐方∶
半夏 人参 生姜(各三两) 橘皮(二两) 大枣(十二枚) 白蜜(五合)
以东流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蜜,更烊三百下,煎三五沸,分温三服,服相去
八九
《救急单验方》疗反胃方∶捣生葛根,绞汁二升,服验。(今按《新录方》∶取六七合,

又方∶灸两乳下三寸,扁鹊云随年壮,华佗云三十壮,神验。



<目录>卷第九

<篇名>治宿食不消方第十

内容:《病源论》云∶宿食不消者,由五脏气虚弱,寒气在于脾胃之间,故使谷不化也。旧谷
未消
复煎
《集验方》治凡所食不消方∶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便吐去宿食,即瘥。陆光
录说
子烧服
《南海传》云∶若疑腹有宿食,又刺脐胸,宜须恣饮熟汤,指剔喉中,变吐令尽,更饮
更决
食。
《范汪方》治腹痛消谷止利胀大豆方∶
取大豆,择貌好者服一合所,日四五服,一日中四五合,饭后辄服,虽非饭后可投,间
服趋
《范汪方》治食生冷之物,或寒时衣薄当风、食不消,或夜食以卧、不消化、心腹烦痛
胀急
《新录方》治宿食不消方∶
薤白(切,一升) 豉(一升)
水四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又方∶生姜五大两,捣取汁,温服之。
又方∶捣蒜如泥,酒服如枣,日三。
又方∶曲末、干姜末一升,酒服一方寸匕,日二。
又方∶灸太仓穴二三百壮。
又方∶灸脐左右相去三寸,名魂舍,并依年壮,唯多益佳。
又方∶灸第五椎并左右相去一寸五分。
《录验方》治宿食不消,大便难练中丸方∶
大黄(六分) 葶苈子(四两,熬) 杏仁(四两,熬) 芒硝(四两,熬)
凡四物,下筛,蜜和,食已服如梧子七丸,日三,不知稍增。
《千金方》消食丸,主数年不能食方∶
小麦 (一升) 姜(四两) 乌梅(四两) 七月七日(或本无七月七日字)曲〔(音
菊)一升〕
四味,蜜和服十丸,日再,四十至丸,寒在胸中,及(反)胃翻心者皆瘥。
《极要方》治宿舍不消、心腹妨满胀痛须利方∶
诃黎勒皮(八分) 桔梗(六分) 槟榔仁(八分) 夕药(六分) 大黄(十分)
上,为散,空腹煮生姜,饮服三钱匕,日二服。
《葛氏方》治脾胃气弱,谷不得下,遂成不复受食方∶
大麻子仁(一升) 大豆黄卷(二升)
并熬令黄香,捣筛,饮服一二方寸匕,日四五。(今按《僧深方》∶大麻子仁三升,大豆




<目录>卷第九

<篇名>治寒冷不食方第十一

内容:《千金方》消食断下丸,寒冷者常将之,方∶
曲末(一升) 大麦 末(一升) 吴茱萸(四两)
三味,蜜和服十五丸如梧子,日三。
又云∶消食丸,主数年不能食方∶
小麦 (一升) 干姜(四两) 乌梅(四两) 曲(一升)
四味,蜜和服十丸,日再,至四十丸寒在胸中及反胃翻心者皆瘥。
《范汪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