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52-陈氏幼科秘诀-第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br>【篇名】伤风
属性:风邪感于腠理,先入于肺,肺主皮毛,其身日夜发热无汗,鼻塞气粗,不恶寒而恶风,当风乃憎寒,呵欠烦闷,
口中气热,当表散,宜加减芎苏饮。

芎苏饮

黄芩 柴胡 紫苏 前胡 枳壳 半夏 桔梗 防风 山楂 茯苓 陈皮 甘草 干葛
头痛加川芎或白芷;偏身及肢节痛加羌活;夹食去枳壳加青皮、枳实或苍术;四五日热不退加麻黄,服麻黄又
不退,热入里也,去紫苏、枳壳、防风,加枳实、竹叶、石膏,用余家小红丸下之。
有痰,前饮内加贝母、天花粉或胆星;热稍退而嗽,前饮内去紫苏、防风,加桑白皮、杏仁或贝母,先当用小
红丸下之;嗽不转者,热郁在肺,而气不得宣通,加麻黄、石膏;嗽甚见血,加山栀、石膏;嗽久虽无血,亦加
山栀;略有余热,前饮内去紫苏、柴胡、防风,加石膏。
儿百日内身热,当用脱甲散,四五日不止用小红丸。

脱甲散

银柴胡 龙胆草 知母 麻根(各三钱)
川芎 当归(各二钱) 茯苓 人参(各一钱) 甘草(一钱) 葱白头(一个)
煎服。
【目录】
【篇名】咳嗽
属性:咳嗽属肺,风热郁于肺则生痰,故嗽有喉间作小鸡声者,先用小红丸下之。不惟下痰,
且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腑不实脏不能实也。大率顺气化痰清肺为主,宜清金贝母汤。

清金贝母汤

贝母 杏仁 桑皮 花粉 桔梗 枳壳 甘草 黄芩 木通 苏子 陈皮 茯苓
痰甚加胆星;食积痰去贝母,加制半夏、山楂;痰而嗽甚加山栀;喘加马兜铃或紫菀;
嗽而血加山栀、石膏;嗽而气逆,倍苏子;嗽不转加麻黄、石膏;嗽久加款冬花、马兜铃,或瓜
蒌仁、紫菀、五味、乌梅。
食枳痰须用制半夏、枳实、青皮、枳壳,嗽甚,眼白上有 肉生者,此嗽伤血分也,宜服
生地、当归入血分,槟榔下其气。
【目录】
【篇名】疟
属性:疟者有暑、有痰、有风、有湿、有食。儿病多食风痰,无汗要有汗,散风邪为主。大人兼
补,小儿不必,宜清脾退热饮。

清脾退热饮

柴胡 黄芩 枳壳 半夏 花粉 青皮 槟榔 山楂 常山 草果 茯苓 陈皮 甘草
暑加香薷,渴甚加石膏,湿加苍术。
有汗要无汗,扶正气为主。大人小儿俱带发散,用加减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人参 白术 黄 柴胡 归身 升麻 黄芩 陈皮 茯苓
加减法如前。
久疟一补一泻,柴胡、黄芩、枳实、半夏、槟榔、山楂、白术、茯芩、陈皮、甘草。
疟后寒热虽停,尚有余热,宜清脾退热饮去常山、草果,加地骨皮、知母,腹胀加桔梗、卜子。
疟母者,寒热时血气与邪相争,饮冷所致。结块在胁下,宜鳖甲丸、阿魏丸等。

鳖甲丸

生地 当归 川芎 红花 牡丹皮 槟榔 蓬术 香附 浓朴 鳖甲(醋炙) 穿山甲
尤妙。

阿魏丸

阿魏(沸汤泡) 雄黄(研末,各二钱半) 辰砂(研末,一钱半)
面糊丸,绿豆大。
胎疟六七发过,即宜截,久则元气虚。久疟成劳,用四兽饮、截疟饮。

四兽饮

常山(三钱) 枳壳(三钱) 槟榔(一个) 生姜(五片)
水煎,五更服。

截疟饮

全归(三钱) 川芎(三钱) 甘草(三钱) 何首乌(二两,新而大者佳)
阴阳水各一大碗,煎一碗,临日面朝东,五更温服。
【目录】
【篇名】吐
属性:吐症有五。一曰 ,乳哺过多,口角流出,满而溢也,勿与乳,则以陈米煮粥与食,勿药
可也。二曰逆(上升为逆),气贵下降,消食顺气为主。三曰吐,为顿出有物无声,以苍术、藿
香、二陈汤等。四曰呕,为渐出有物有声,亦用上方,五曰哕,即干呕也,有声无物,乃属火,
最为恶候。生姜为呕家圣药,若儿伤食为多,不可与乳。乳味甘,令中满,且动舌筋,起胃火。初
生小儿便吐,由拭口中秽血不尽,或食胞浆,故令吐多。用甘草、黄连汁或吾家小黑丸,不止服正
胃散。伤食吐、冷吐可服温胃调
气汤。

温胃调气汤

苍术(正胃气) 浓朴(泄中气) 半夏 香附(正气) 山楂 神曲 麦芽 藿香(正
气) 干姜 茯苓
服此不止,若见是冷,可加木香、丁香、浓朴,次第加之。若是伤食,以枳实、青皮、槟榔
次第加之。用前药又不止,是胃气因吐而虚,面青白,唇淡,精神少,可加人参。此症必眼眶
陷下,方可用参,若不用参,恐虚极生风,传为慢惊。
暑月有热吐者,因冒暑或伤热食,致热气入胃,吐也。食与气相搏而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