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6-幼幼新书-第13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青汤方
曾青 甘草(炙,二分) 当归 细辛 芍药 独活 大黄 麻黄(去节,各三分)

上八物,水三升,煮取七合。一月儿服如杏核;二月二杏核大小,以此为准。汤讫,要当抱儿令汗出。若 先下者,勿令汗出。若自汗出,去麻黄,加麻黄根一分。若腹中急痛,加当归、芍药一分。若缩口聚唾、夭 者,加细辛一分。若中风身强,戴眼反折者,加独活一分。要当消息,视病所苦,根据病增减药,药皆令精新。
或分五服,日三夜二。小有痫候便可作服,无病候亦可服,令儿终身不病痫。日中数百发者,此汤治之,无 不瘥者。
《婴孺》治少小众痫,乳哺不时,发温壮,吐利惊掣,胎寒腹痛,一十五痫。
四味大黄汤方
大黄(四分) 芍药 当归 甘草(炙。各二分)

上四物,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月儿服一杏核许,日三服;百日儿二杏核大小,以此为率。若发 热加麻黄二分,去节,有毒当切之,先煮数沸,去沫,纳诸药。若反折戴眼掣缩者,加细辛四分。若乳哺 不消,壮热有实者,增大黄令倍诸药,不尔等分。大黄刀劈破,勿令有碎末,无其疾不须增益。儿有大小强 弱,以意增减。一方诸药等分。儿下痢者,减大黄三分之一。服汤令母抱之,令小汗出;病甚者,令大汗出,
毕,温粉粉之。下痢者,勿令出汗也。日夜可四服。儿夜啼,有微热,口衔乳,若不安,皆可服。一方∶治 下粗筛,盛以韦囊。欲合小剂,用水一升半煮,三指撮药内汤中,更三沸,令得六合,绞去滓,服之。皆当 取真新药,方可用也。小儿气弱,恶药不精,非但无益,乃更损儿,可不慎乎?此方屡试有验。王汝南方∶ 又戴眼中风,身体当强,增独活二分,大妙。便是《葛氏肘后》及《元和经》四味饮子,但分两不同及又有 加减药尔。《肘后》与《元和经》方已收温壮门中。
《婴孺》治少小痫,手足掣 ,十指颤,舌强。
独活汤方
独活 麻黄(去节) 人参(各二分) 大黄(四分)

上四物,水二升,煮麻黄减三合,去沫;纳诸药,煎九合,为三服,大有神效。
《婴孺》治少小生七日已后患痫。
茯苓钩藤汤方
钩藤 茯苓(各二分) 甘草(炙) 大黄(煨。各一分)

上四味,水一升,煮取三合,为五服,当大验。
《婴孺》治少小发痫,经日不解,诸治不瘥,口焦,面赤黑,胸中有热。
茵陈汤
茵陈 大黄 黄芩(各四分) 黄连 硝石(无以芒硝代之) 甘草(炙。各二分)

上六物,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内硝石烊尽,为三服。
《婴孺》治期岁至四岁儿,壮热,大惊发痫。
蚱蝉汤方
蚱蝉(二个,去足羽,炙) 石膏 柴胡(各八分) 子芩 升麻 知母 栀子仁(各六分) 龙齿 蛇蜕皮(炙。

各半分) 麻黄(去节) 甘草(炙。各二分) 生葛(五分) 大黄(十分) 钩藤(皮,一分半)
上十四物,水三升半,竹沥一升二合,为四服。
《婴孺》治少小痫,众医不能治。
神明还命十味牛黄汤方
牛黄(三大豆许) 白石脂 龙骨(各一两半) 桂心 寒水石 大黄(各二两半) 牡蛎 栝蒌(各二两) 石 膏(碎) 硝石(各三两)

上为末,水二升,三指撮末煮五合,为三服,日三。牛黄为末,临时入。
《婴孺》治小儿痫方。
茯苓 牛黄(候汤成研入) 龙齿(各二分) 钩藤 芍药 黄芩(各一分) 甘草(半分,炙) 蚱蝉(二个,
炙,去羽足) 竹沥(一合,煮汤成下之)
上九物,东流水二斗,银器中煮金银各十两,分五升汁煎药,取一升半,间乳细细与服。此治未出月儿,
若大者加少药。此方是张大夫家用,神验无比。
《婴孺》治小儿诸痫,掣 吐舌。
钩藤汤方
钩藤 当归 石膏(碎) 独活 桂心 芍药 甘草(炙) 黄芩 栝蒌(各二分) 麻黄(四分,去节) 蛇蜕 皮(六寸,炙)

上十一物,水三升,煮取一升。百日儿服一合,二岁二合,三岁三合半,一日一夜令尽。乳哺如故。
《婴孺》治小儿痫,螈 ,呕吐方。
钩藤 独活 黄芩 麻黄(去节) 桂心 石膏 甘草(炙) 防风 茯神 大黄(汤洗。各二分) 蚱蝉(二枚,
炙) 蛇蜕皮(三分,炙)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一岁服一合,日三服。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婴孺》治少小腹中有热,有寒在胸上,逆吐,腹中雷鸣而满,惊啼。甚即发痫掣缩,休作有时。
十味白术汤


白术 当归(各一两) 浓朴(炙) 半夏(洗) 甘草(炙) 人参 芎 生姜(各二两) 枳实(三十个,炙)

食茱萸(二合)
上十味,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三合,日三夜二。
《婴孺》治小儿惊热痫,体羸,不堪余治。
子母五痫煎方
钩藤皮(一钱半) 子芩 知母(各四分) 甘草(五分) 升麻(三分) 寒水石(六分) 蚱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