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如已成慢脾风症。常呕腥臭 者。胃气将绝之兆也。
热吐者。夏天小儿游戏日中。伏热在胃。或乳母感冒暑气。乘热乳儿。或过食辛热之物。多成热吐。其候面赤唇 红。五心烦热。吐次少而出多。乳片消而色黄是也。
治法 推三关 脾胃 肺经 十王穴 掏右端正 运水入土 八卦 分阴阳 赤凤摇头 揉总经 六腑 揉 肘 冷吐者。冬月感冒风寒。或乳母受寒。乘寒乳儿。冷气入腹。或食生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乳片不化。喜热恶 寒。四肢逆冷。脉息沉微。吐次多而出少者。是也。
治法 推三关 补脾胃 肺经 掏右端正 八卦 分阴阳 黄蜂入洞 赤凤摇头 三关(八十)
六腑(二十四) 肘 伤食吐者。夹食而出。吐必酸臭。恶食胃痛。身发潮热是也。
治法 推三关 五指尖 掏右端正 推脾土 八卦 分阴阳 捞明月 打马过天河 六腑 肘 虚吐者。胃气虚弱。不能停留乳食而作吐也。
治法 推三关 补五经 多补脾胃 掏右端正 运土入水 八卦 分阴阳 赤凤摇头 三关(二十四)
六腑 补大肠 肘 【目录】卷中【篇名】泄泻门属性:肝冷传脾臭绿青。焦黄脾土热之形。肺伤寒色脓粘白。赤热因心肾热成。
胃为水谷之海。其精英流布以养五脏。糟粕传送以归大肠。内由生冷乳食所伤。外因风寒暑湿所感。饥饱失 时。脾不能消。冷热相干。遂成泻利。若脾胃合气以消水谷。水谷既分。安有泻也。盖脾虚则吐。胃虚则泻。脾胃 俱虚。吐泻并作。久泻不止。元气不固。必传慢惊。宜大补之。
治法 推三关 心经 清肾水 补脾胃 掏左端正 侧推大肠 外劳宫 阴阳 八卦 揉脐及龟 尾掏肚角两旁 补涌泉 掏承山 寒症加黄蜂入洞 三关 六腑 肘 热症加捞明月 打 马过天河 三关 六腑 肘 霍乱者。挥霍撩乱也。外有所感。内有所伤。阴阳乖隔。上吐下利。肠扰闷痛是也。
治法 三关 肺经 八卦 补脾土 大肠 四横纹 阴阳 二人上马 清苍龙摆尾 又将独蒜一个。捣碎。将烧纸隔七层敷脐。若起泡用鸡蛋清涂之。即愈。
【目录】卷中【篇名】腹痛门属性:大凡腹痛初非一。不特 瘕与 癖。分条析类症多端。看取论中最详悉。
盖小儿腹痛。有寒有热。有食积。 瘕。偏坠。寒疝。及蛔虫动痛。诸痛不同。其名亦异。故不可一概而论之。
热腹痛者。乃时痛时止是也。暑月最多。
治法 三关 六腑 推脾土 分阴重阳轻 黄蜂入洞 四横纹 寒腹痛者。常痛而无增减也。
治法 三关 运五经 二扇门 一窝风 按弦搓摩 八卦 揉脐及龟尾 气滞食积而痛者。卒痛便秘。心胸高起。手不可按是也。
治法 推三关 分阴阳 推脾土 揉脐及龟尾 掏威灵 若腹内膨胀推大肠 冷气心痛者。手足厥逆。偏身冷汗。甚则手足甲青黑。脉沉细微是也。
治法 推三关 八卦 分阴重阳轻 补肾 二扇门 黄蜂入洞 鸠尾前后重揉要葱姜推之发汗 【目录】卷中【篇名】痢疾门属性:小儿下痢细寻推。不独成疳积所为。冷热数般虽各异。宽肠调胃在明医。
赤白之痢。世人莫不曰赤为阳为热。白为阴为冷。或曰无积不成痢。若以冷热之法互治。必难取效。不究其原。
何由可疗。且四时八风之中人。五运六气之相胜。夏秋人多痢疾。内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其可拘于无 积不成痢之说。岂一岁之中。独于夏秋。人皆有积乎。盖风邪入胃。木能胜土。不为暴下。则成痢疾。赤白交杂。
此为阴阳不分。法当分正阴阳为主。
夹热而痢者。则痢下红色。此风能动血也。
治法 推三关 六腑 清心经 和阴阳 推大肠 脾土 八卦 肾水 揉脐及龟尾 夹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猪肝瘀血。皆为阴症。盖血得寒则凝故也。
治法 推三关 八卦 脾土 大肠 和阴阳 天门虎口 揉脐及龟尾 【目录】卷中【篇名】疟疾门属性:夏伤于暑秋成疟。间日连朝不少差。解表去邪须次第。再宜养胃固脾家。
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谓腠理开而汗出遇风。或得于澡浴水气含于皮肤。因卫气不守。邪气并居。其疾始作。伸 欠寒栗。腰背俱痛。骨节烦疼。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而渴。乃阴阳二气交争。虚实更作而然。阴气独胜则阳 虚。故先寒战栗。阳气独胜则阴虚。故先热。阴盛阳虚。则内外皆寒。阳盛阴虚。则内外俱热。阴阳各衰。卫气与 病气相离则病愈。阴阳相搏。卫气与病气再集则病复。各随其卫气之所在。与所中邪气相合而然也。
疟疾兼呕吐肚疼者。
治法 推三关 脾土 分阴阳 揉脐 运八卦 痰疟一日一发者。
治法 推三关 肺经 分阴阳 八卦 按弦搓摩 久疟不退。而脾气虚弱者。
治宜补脾土(二百) 分阴阳(一百) 运八卦(二百)
邪疟至晚发者。
治宜推三关(五十) 脾土(一百) 分阴阳(三百) 八卦 六腑(二百) 天门入虎口 瘅疟。但热无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