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9-婴童类萃-第28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两)
为末,炼蜜为○大。每服一丸,蜜汤磨化,顿热服。

豆蔻丸
泻痢日久,肠胃虚寒,肠滑,糟粕不聚,此方主之。

肉豆蔻(煨) 胡粉(炒) 龙骨( ) 白矾( )
各等分,为末,糊丸。量大小,米汤下。

百中散
治症如前。

粟壳(蜜炒) 浓朴(姜汁炒)
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白痢赤砂糖汤;赤痢蜜汤,调下。

海藏仙方
治受暑毒,久泻、久痢、久疟,并效如神。

雄黄(透明者)
不拘多少,为末,蒸饼为丸,绿豆大。甘草汤下。
端午日制更效。

铁门栓
治赤白痢疾,五种泄泻。

文蛤(一两炒) 白矾(三钱半,生) 黄丹(二钱,炒)
为末,黄蜡一两为丸,生姜、雨茶泡汤下。

参连饮
治禁口痢。

人参 黄连(各一钱)
水煎频频呷之。
附禁口痢诸方∶ 精猪肉切片,将面粉搽上,频炙,频搽,香熟食之。不吃,鼻下闻之。
宁波白鲞炙香,食之。
凤尾草煎汤露一宿,顿温,徐徐服。
川乌三两,光圆者。一两生用,一两煨,一两烧存性。同为末,糊丸,每服十丸,甘草汤下。
五爪龙草阴干,为末,每服一钱,酒下。

封脐膏
陈小粉(五钱) 乳香 没药(各一钱)

研末,醋调敷脐。
黄瓜藤经霜者,晒干,烧灰存性,香油调敷脐中。

熏痢秘方
泻痢日久,用此熏之。

地骨皮(新鲜者,煎百沸)
倾入陈马桶内,乘热坐上熏之。亦治脓窠疮。

灸法
治泻痢日久。

关元穴 翠尾穴(各灸,三壮。)
【目录】中卷【篇名】失血论属性:经云∶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气引血行,血随气转,荣养四肢百骸,灌溉五脏六腑。故目得血而能视,耳得血 而能听,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行。大人失血,心肝二经受病者多;小儿失血,脾胃受伤者多。亦有跌扑内伤者。
怒甚气逆,血出于肝,呕血亦出于肝;咯血出于肾;衄血亦出于肺;舌衄出于心,吐血亦出于心,溺血亦出于心;便血 出于脾;肠风出于大肠;血淋出小肠,牙宣出于胃。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凡治此症,视何经受病,先以 顺气为主,降火次之。气顺则血归于经,火降则血自止。小儿纯阳之体,不可妄补,亦不可便用止剂。失血之脉,沉细 者生,浮大牢实者重。手足逆冷者死。

凉血地黄汤
治吐血、衄血、便血、溺血并效。

当归 生地 熟地(各一钱) 知母(盐水炒) 黄柏(盐水炒) 槐花 青皮(各七分)
水煎。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吐血加茅草根、韭菜汁,衄血加茅花、侧柏叶;便血加阿胶(炒)、
黄芩;溺血加发 灰、琥珀;咯血加款花、百合;咳嗽有红加款花、贝母。

犀角地黄汤
治症同前,加减亦如前法。

犀角 生地 当归 牡丹皮 黄连 黄芩 山栀 水煎。临服入藕汁半合,韭汁、生姜汁各少许服。如无上二味,入童便亦效。便秘加大黄、槟榔。

琼玉膏
治劳伤,一切血症。小儿减用。

生地黄(二斤,用河水十斤,砂锅煮一昼夜,约汁四五斤) 加人参(三两) 茯苓(三两。共为末) 荆芥(烧 灰存性,一两)
三味同汁和匀;置地上,去火毒。每服三钱,米汤下。

二蓟饮
治便血、溺血、血淋,治诸血并效。

苦参(酒焙干) 荷叶(连蒂焙干)
大蓟小蓟各三钱,煎汤。大者二钱,小者一钱,调下。

当归和血散
治便血,治诸血并效。

槐花 青皮(各六钱) 当归 升麻(各二钱) 荆芥 熟地 白术 川芎(各一钱)
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小蓟饮
治下焦蕴热,溺血、血淋。

生地 小蓟 滑石 甘草 蒲黄 当归 山栀 通草 藕节(各等分)
淡竹叶二十片、灯心二十寸,水煎。此方加琥珀末五分更效。

肠风便血方
当归 生地 白术(炒。各一钱) 地榆 秦艽 防风 柴胡 枳壳 槐花(炒。各七分) 升麻 黄芩(酒炒。

各六分)
水煎。

三黄饮
治血痢,兼治酒毒便血。

黄连(一钱) 黄柏 黄芩 白芍 枳壳 苍术 浓朴 陈皮(各七分) 甘草(五分) 木香(三分)
水煎。

经验良方
余便血诸药不效,此方一服效,二服永不发。济人无不效者,儿分三剂用。

当归(五钱) 川芎(三钱) 白芍(二钱,酒炒) 淮地(五钱) 白芷(一钱) 祁艾(二钱,醋炒) 阿胶 (五钱,蛤粉炒) 茅草根(三钱,捣) 侧柏叶(三钱,矾水浸一宿,炒黄)
合一大剂,水三碗,煎二碗。频频顿温服。

三黄苦参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