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保婴撮要-第126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肉色青黯,发热烦躁,余谓真气虚而邪气实,当先调脾胃,
或以为热毒凝滞,敷寒凉之药,肿硬至膝,肉溃腹胀,吐泻而死。

托里冲和汤
治疮疡,属半阴半阳,似溃非溃,似肿非肿,因元气虚弱,失于补托所致。(自制)

人参(二钱) 黄 (三钱) 白术(炒) 陈皮 当归(各一钱) 甘草(炒,五分)
上水煎,徐徐服,手足冷者加姜、桂;其热已退而未消溃,用仙方活命饮。可内消者,再用托里消毒散。可作脓者,
再用托里散。

阴阳散
(即冲和膏) 治疮疡,元气虚弱,似肿非肿,似痛不痛,似热不热,属半阴半阳之症。用此以和阴阳,

内服冲和汤或托里散,以助元气。
紫荆皮(炒,五两) 独活(炒,三两) 赤芍药(炒) 白芷 石菖蒲(各二两)
上为末,用葱酒调服。

托里回阳汤
治疮疡属纯阴,不肿痛,不 赤,不腐溃,或腹痛泄泻,呕吐逆冷,阳气既陷,急用之多有生者。

(自制)
干姜 附子(重一两四钱者) 当归 陈皮 白术 黄 人参 甘草(炒。各二钱) 柴胡 升麻(各三分)
上水煎,徐徐服之,如不应,倍加姜、附,外敷抑阴散(一方名回阳上龙膏。)

抑阴散
治疮疡,元气虚寒,不能消散,或腹痛泄泻,呕吐不食,手足或冷或不溃敛,筋挛骨痛,属纯阴之症。

以此助阳行阴,内服回阳汤,以回阳气。
草乌(炒,二两) 南星 白芷(各一两) 肉桂(五钱) 赤芍药(炒,一两)
上各为末,葱汤调涂,热酒亦可。

解毒济阴汤
治疮疽 肿作痛,属纯阴者,用以此解毒。其热未退,用仙方活命饮。(自制)

连翘 山栀(炒) 黄芩(炒) 黄连(炒。各一钱) 赤芍药(一钱五分) 金银花(三钱) 甘草(一两)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大便秘结者,量加炒大黄,外敷抑阳散。

抑阳散
(即洪宝丹) 治疮疡属纯阳者。

天花粉(三两) 姜黄 白芷 赤芍药(各一两)
上为末,茶汤搽调患处。

五味异功散
(方见败毒之药)


仙方活命饮

托里消毒散

托里散
(三方见热毒疮疡)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八珍汤
(方见发热不止)


如圣饼

葱熨法
(二方见流注)

【目录】卷十五【篇名】服败毒药属性:小儿疮疡,多由胎禀遗热,或乳哺积热,或乳母七情致热。经云∶五脏不和,九窍不通。六腑不和,留结为痈。又 云∶气主嘘之,血主濡之。治者当察其经络所因,表里虚实而调和,以固其本。假如肿痛热渴,大便秘结者,邪在内也,
宜疏通之。肿 作痛,寒热头疼者,邪在表也,宜发散之。 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宜和解之。漫肿微痛而不溃者,
血气虚弱也,宜补托之。色黯微痛而不溃,或溃而不敛者,
阳气虚寒也,宜温补之。如是,则五脏自和,六腑自调,气血自生,疮毒自解,此即败毒之法也。若概用寒凉之剂,复 损脾胃,则肿者不能消散,溃者不能收敛,诸恶蜂起,多致不救矣。
一小儿臂痈,肿硬色白,寒热倦怠,此因血气虚耳,先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干姜,诸症渐减,去二味,又佐以托 里散、如圣饼,脓溃而愈。
一小儿臂痈,服败毒药,肿硬不消,汗出不止,此脾肺气虚也,用异功散加五味子而汗止,佐以葱熨而脓成;用托 里散而疮愈。
一小儿腿痈,脓水清稀,手足时冷,余谓脾胃虚寒,先用益气汤加干姜而手足温;用异功散、葱熨法而脓稠;用八 珍汤、附子饼而疮愈。
一小儿面生疮,寒热头痛,服大黄等药,连泻数度,手足并冷,疮黯吃逆。余曰∶此邪在表,误攻其里,下多而亡 阴也。后果殁。
一小儿腿痈,服麻黄等药,汗出喘急,手足并冷,余谓此阴虚误汗而亡阳也,后果殁。

五味异功散
治禀赋元气虚弱,肌肉消薄,荣卫短促而患疮疡,不能消散;或脾肺气虚,不能生肌收口。大凡 诸症,因脾气虚而不能愈者,皆宜服之,调补元气,则自愈矣。

人参 茯苓 白术(炒) 甘草(炒) 陈皮(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

托里散
(方见热毒疮疡)


葱熨法

如圣饼
(二方见流注)


八珍汤
(方见发热不止)


十全大补汤
(方见便痈)


补中益气汤
(方见肌肉不生)


附子饼
(方见贴骨痈)

【目录】卷十五【篇名】用刀针法属性:小儿疮疡用针法,比之大人,尤宜慎重。当审经络表里之虚实,部分肌肉之浓薄而施之。夫肿高而软者,发于血脉 也;肿硬而坚者,发于肌肉也,肉色不变者,发于骨也。疮未成者,解散以消其毒。已成者托里以速其脓。脓已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