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02-儿科

1-保婴撮要-第109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五分) 当归 黄 (炒。各一钱) 五味子(杵炒) 百合(炒。各一钱五分) 防己(一钱) 甜葶苈(炒,五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升麻汤
治肺痈,脓血秽臭,胸乳皆痛。

升麻 桔梗(炒) 薏苡仁 地榆 条芩(炒) 牡丹皮 芍药(炒)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排脓散
治肺痈,此方排脓补肺。

黄 (盐水拌炒) 白芷 人参 五味子(炒研碎。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蜜汤调下。

射干汤
治胃脘痈吐脓血。

射干(去毛) 栀子仁 赤茯苓 升麻 赤芍药(一两三钱) 白术(五钱)
上每服三五钱,水煎,入地黄汁少许,再煎服。

人参平肺散
治心火克肺金,传为肺痈,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

人参 陈皮 甘草 地骨皮 茯苓(各一钱) 知母(炒,七分) 五味子 青皮 天门冬(去心,四分) 桑白 皮(炒,一钱)
上每服二三钱。

参 补脾汤
治肺痈,脾气亏损,咳吐脓涎,或中满不食,必服此药,补脾土以生肺金,否则不治。

人参 白术(各二钱)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黄 (炒,二钱五分) 升麻(三分) 麦门冬(七分)
五味子(杵,四分) 桔梗(炒,六分)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三服,姜枣水煎。

人参补肺汤
治肺症咳喘短气,或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痰涎壅盛,或吐脓血发热,小便短涩。

人参 黄 (炒)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山茱萸 干山药 五味子(杵)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熟地黄(自制) 牡丹皮(各五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

五味异功散
(方见用败毒之药)


七味白术散
(方见发热不止)

【目录】卷十四【篇名】肠痈属性:张仲景云∶肠痈之症,因饮食积热,或母食辛热之物所致,小腹按之则痛,小便数似淋,腹急恶寒,身皮甲错,或 自汗恶寒。若脉迟紧未有脓者,用仙方活命饮,以解其毒。脉洪数已有脓者,服太乙膏,以下其脓。小腹疼痛,小便不 利者,脓壅滞也,牡丹皮散主之。窃谓∶经云∶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故坐卧转侧之间,须令徐缓,时少饮 薄粥,及用八珍汤,固其元气,静养调理,庶可保也。
一小儿小腹作痛,小便如淋,身皮甲错,此肠痈也,脓已成,用薏苡仁汤、排脓散而痊。
一小儿腹中作痛,时或汗出,身皮甲错,小便如淋,脉滑数,脓已成也,用大黄汤一剂,下脓甚多,又用薏苡仁汤 而痊。
一小儿小腹胀痛,脉浮数,按之迟紧,不时畏寒,大便或欲去而不去,小便频而短,此为肠痈,但脓未成耳。不信,
或作痢症,恪用清热分利之剂,诸症蜂起而殁。
一小儿停食腹胀痛,二便不利,服草果、良姜之类,更加发热作渴,脉洪大而数。余曰∶此饮食滞而蕴热,将成脓 矣,前药非其治也。不信,仍服之,腹发赤晕,大便下脓而殁。
一小儿患肠痈,先用太乙膏,后服牡丹皮散下脓而愈。后因跌,腹内作痛,遍身皆赤,良久身黯而殁,盖肠断故也。

大黄汤
治肠痈,小腹坚肿,按之则痛,肉色如常。或 赤微肿,小便频数,汗出憎寒,脉迟紧,脓未成也,

急服之。
大黄(炒) 朴硝(各二钱) 牡丹皮 栝蒌仁 桃仁(去皮尖。各二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薏苡仁汤
治肠痈,腹中痛,烦躁不安,或胀满不食,小便涩滞。

薏苡仁 牡丹皮 桃仁(各三两) 栝蒌仁(四两)
上每服四钱,水煎。

桃仁汤
治肠痈,腹中痛,烦躁不安,壅痛,大便闭涩。亦有绕脐生疮者,但用此药无妨。

桃仁 大黄(炒) 牡丹皮 芒硝 犀角(镑) 冬瓜仁(研。各二钱)
上水煎,入犀角末服。

牡丹皮散
治肠痈,腹濡而痛,时下脓汁或下血。

牡丹皮 人参 天麻 白茯苓 黄 (炒) 薏苡仁 桃仁 白芷(炒) 当归 川芎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 香(二分)
上每服三五钱。

仙方活命饮
(方见热毒疮疡)


太乙膏
(方见跌扑外伤)


八珍汤
(方见发热不止)

【目录】卷十四【篇名】痔疮属性:痔疮之症,或因禀受胎毒,或膏粱食积,或母食炙 浓味所致。肿痛者湿热,作痒者风热,便闭者火盛,脓溃者血 热。湿热,加味槐花散。风热,秦艽苍术汤。便秘,清燥汤。脓溃,黄 汤。熏洗则用葱汤、槐角、五倍子等药,或真 蒲黄以猪脂调敷,如有兼变之症,参各门治之。
一小儿患痔,赤肿作痛,用黄连解毒汤而痛止,又用托里清肝散,及加味槐角丸而疮愈。
一小儿因饮食停滞,发热患痔,大便不利,肿痛寒